【实验二小• 少年中国说】读写诵系列活动 品宋韵雅风(十三)——杨万里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体会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古诗文的诵读中领会汉语言文化精粹,丛台区第二实验小学特开设《少年中国说》栏目,让学生穿越古今,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本期《少年中国说》 实善宝贝将带领大家走进宋韵雅风,一起去探寻杨万里,感受诗词的魅力。
寻觅•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家国•杨万里
生于南宋,是他遗憾的开始,也是他郁郁的缘由。
建炎元年九月,是杨万里人生的开始,也是南宋的开始。靖康之变就在四月,一场政权更迭间,诞生的不只南宋,还有一代“诗宗”。
一卷《千虑策》针砭时弊,让朝廷无数的政客为之双眼一刺。他这一生刚正,都立于了朝堂。因为直率地揭露了朝廷腐败无能,他一并成了奸佞眼中的尖钉。
不过,出淤泥而不染的,终不是他一人。
君子之交,贵在相知。他与林子方便是如此。林子方是他的上级,亦是他的挚友。不然那千年传颂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又是何种缘由?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文人的爱国感是与生俱来的。这一点在南宋更为显赫。放翁的铁马冰河,稼轩的栏杆拍遍,那些思念都是山河,可却没有一人能够将北望的中原收回宋朝河山。
“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他这一生,何尝又不是这孤舟呢?身在安宁处,心却漂泊戎马了一生。临别时,想起这一生碌碌无为,他也只能含恨而终。
笔落而逝,这是《宋史》留给他的只言片语。谁又能知,那个中兴四大诗人,那个一代诗宗,那个“儿童急走追黄蝶”的杨万里,究竟有多少遗憾?
经典•杨万里
微风吹拂 泉水潺潺|《小池》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通过对生活小景的细致观察,于细微处领略到自然的美,以清新质朴的语言,细腻而温柔的表述,将稍纵即逝的景物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以“流、照、露、立”等字以动写静,塑造出宁静明媚的夏日氛围,一字一句,情韵无限。
今日与友同游 不知何日重相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与朋友携手同游西湖,奈何离别之期将至。碧叶红花,无边无际,在阳光下盛开着,洋溢着生命的光辉。
这首诗虽是送别之作,但诗人立意并不在于畅叙友谊,或感叹离别愁绪,而是通过赞美西湖荷花盛开的美景,婉转表达对于友人离去依依不舍之情。
暮春时分 妙趣横生|《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春草野蛮生长,小径悠长,枝丫间挂着喝满春雨涨得圆鼓鼓的小果子。
暮春时分,油菜花依旧盛开着黄澄澄的花朵。三两个儿童蜂拥而来,拿着小网,追着黄色的蝴蝶奔跑。只可惜蝴蝶飞入菜花之中,再也找寻不到,留下一群在田埂上苦苦搜索的孩子。
全诗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读之妙趣横生,令人心生欢喜。
诵写•杨万里
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孩子们用横竖撇捺展现素养,在流动的笔尖下,每一个汉字仿佛都幻化成孩子们喜爱的灵动小精灵,在他们纷呈的世界里,汉字或坐、或起、或飞、或跃、或奔,或舞。不一而足,但精彩绝伦。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宿新市徐公店》
在老顽童杨万里的诗作中,我们能看到他像一个孩童一般,对于生活与自然充满好奇。
而且对美、对自然、和对生命拥有非常敏锐的感触,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将所见所闻诉诸于笔端,将世间百态描绘得真切酣畅,散发着蓬勃的诗意。
他的诗,真挚淳朴,让人读得非常轻松,又读得非常有趣,还读得非常愉快,能够触动心灵中某个柔软的角落,像被猫咪蹭了一下,欢喜到不知所措。
尤其是关于自然和儿童的诗,更是情意天然,拥有无限的生活情趣。(供稿:邯郸市丛台区第二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曾庆伟
2023-12-28 18:16:02
2023-12-27 21:59:06
2023-12-26 20:29:28
2023-12-25 21:52:38
2023-12-25 18:29:05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