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丛台区实验二小·实善童年】爱在二小,如“月”而至——创新劳动课的中秋指南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又将迎来一年的中秋节日。借此佳节到来之际,为了引导孩子们感受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魅力,了解节日风俗习惯,感受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萌发爱国主义情感,邯郸市丛台区实验第二小学以“爱在二小,如‘月’而至”为主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中秋节特色劳动课,活动包括多个主题,可以让孩子们在体验和劳动的过程中,了解节日知识和文化习俗,感受花好月圆和家国团圆的美好氛围。希望小朋友们度过一个温馨的传统佳节~
氛围环境搭建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时至双节,劳动课开展创新讲法,尝试将传统文化融于课堂,课前老师将中国传统元素绘于黑板上,灯笼挂在教室里,让学生更快融于其中,沉浸于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之中。
猜灯谜比赛
中秋节怎么少得了好玩的猜灯谜活动呢?老师提前在彩纸上书写了一些适合低年级儿童的灯谜,灯谜分类有植物、动物和简单字词。小朋友们在课堂上分组交流讨论,现场氛围激情澎湃,将灯谜全部猜出的小组每人得到一个小礼品,为了团队胜利,每个学生都很耐心、很认真的思考。快看!其实他们已经学会了团队协作了。
月饼battle,一触即发
作为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中秋节丰富的习俗也体现在衣食出行等各个方面,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老师通过简单讲述“月饼”文化,让学生快速思考月饼是怎么做出来的;紧接着,老师组织学生一起制作月饼,随着一枚枚精美月饼制作完成,一缕缕桂花的香气溢满了教室。融入了中秋节日文化的劳动课,让学生从“劳”中学,通过传统节日载体实现劳动育人、文化育人的目标。
一场场设计用心的活动,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是劳动实践课最好的落幕。教师在课上传递着一份用心、一份耐心,那么,孩子和家长收到的就是欣慰和温心。
顺应新时代要求,劳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有效途径之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历史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富含启发学生尊重劳动、重视劳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等教育内容,教学时融入渗透开展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以达到劳动育人、文化育人的目的。(供稿:邯郸市丛台区实验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曾庆伟
2023-09-29 00:17:55
2023-09-26 11:29:14
2023-09-25 20:09:14
2023-09-23 12:54:48
2023-09-21 18:10:12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