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深圳社会科学普及周 “共享文化遗产 彰显非遗魅力”系列社科微课堂启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推动非遗技 艺进一步贴近青少年群体,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深圳市 青少年活动中心、圳少年创新教育基地联合推出“共享文化 遗产 彰显非遗魅力 ”系列社科微课堂, 旨在传授非遗技艺、普及非遗知识、进一步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本次活动共开展了 4 次课程,分别为京剧脸谱、掐丝珐 琅、古韵油纸伞、汉代瓦当。通过援引古代故事和现代生活, 深入浅出地为青少年打开传承千年的文化记忆,让非遗“活 ”起来。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 京剧脸谱色彩鲜艳、热烈,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我们从 了解京剧的文化特征,到学习脸谱的色画方法,一步步感受脸谱的艺术特色,了解中国特有的民风及文化蕴意。
“无情烟柳有情雨,油纸伞上绘江山。”油纸伞作为我国 古老的传统技艺,至今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相传,最早 的伞是由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用竹条做伞架,蒙上兽皮, 收拢如棍,张开如盖。直到纸出现后,才有了油纸伞,人们 可以在油纸伞上进行绘画和题字,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怀。油纸伞所传承的不只是一种技艺,还是一种温度和情感。
掐丝珐琅,是一种“千年不褪色 ”的用金属掐出来的宫 廷工艺。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 ”,因在景泰年间盛行,又 多以蓝色为主,故得此名。通过柔软的扁铜丝勾勒轮廓,再 往其中点入珐琅釉料,形成五彩斑斓的器物,是一种融合了历史、文化、艺术于一身的技艺。
瓦当又被称为“屋檐上的艺术 ”,在这小小的圆形空间内, 古代中国匠师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天地。在“汉代瓦当 ” 课堂上,小朋友们亲手制作瓦当并塑形,通过复刻不同纹样 的瓦当,了解瓦当的历史与类型,感受中华建筑的绚丽文化和艺术魅力。
从了解、认识,到实践、思考,本次活动全方位打造了“沉浸式 ”非遗文化体验,通过解读非遗技艺中蕴含的“科 技密码 ”,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 内涵,让青少年感受非遗的神奇魅力,领略古人的非凡智慧。 通过知识科普和动手实践相结合,加深了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延续中华文脉。
责任编辑:唐娟
2023-09-21 18:10:12
2023-09-21 13:04:40
2023-09-19 21:01:26
2023-09-18 17:12:42
2023-09-16 22:14:54
2023-09-15 17:05:44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