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上”与“下” 争做满分“答卷人”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鲜明亮出了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对于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党来说,《规定》有利于党永葆肌体健康和生机活力。对于我们领导干部来说,《规定》为我们进一步打通了能上能下的“双向道”,我们要紧盯《规定》“激励干部精神抖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这一根本目的,正确看待职务“上”与“下”的调整,适应能上能下新常态,据当“庸者”,争做“能者”,心怀“大者”,干事创业,担当尽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争做人民心中的满分“答卷人”。
拒当“庸者”,从“躺平”中“惊醒”。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新修订的《规定》突出对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的组织调整,着眼解决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庸懒散躺、推拖绕躲等问题。要以《规定》为“警钟”,猛然惊醒。《规定》提出,要推进能上能下常态化,这就势必形成“担当有为者有位、消极无为者无位”的新常态,警示各级干部随时保持“赶考”状态。我们要以此为警醒,深刻认识到“躺平式干部”“庸官”必将“失位”“让位”的现状,主动起身、奋起直追、砥砺前行。要以《规定》为“镜鉴”,常正衣冠。《规定》明确了领导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十五种情形,我们要以此为“镜”,时常“正衣冠”,掸去“官本位”“铁交椅”等思想“灰尘”,摆脱“庸懒散趟”“推拖绕躲”等“慢性病”“机关病”,树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良好形象。
争做“能者”,于“千帆”中“竞渡”。中流击水,奋楫者先。《规定》明确了“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用人导向,有利于形成“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让干部干事创业有“奔头”、有“劲头”。要锤炼政治能力,把稳航行之舵。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我们要时时处处从政治上看问题、想问题,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筑牢政治理论根基,并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强化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激流勇进”中把准政治方向。要锻造过硬本领,奋楫破浪征程。增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紧跟岗位业务需求,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能,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勇于投身急难险重任务中历练摔打,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斗争一线锤炼忠诚党性、磨砺坚强意志、提高处突本领,练就自身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锻造成为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的烈火真金。
心怀“大者”,在“风雨”中“赶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规定》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根本目的是激励干部精神抖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新时 代有新考卷。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国正在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这就是我们新的考卷。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我们必须风雨兼程,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保持高度警惕,以机动灵活的战略策略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和品质去迎接新一轮“黑天鹅”“灰犀牛”等风险挑战,在变局中育新机、开新局。人民满意是答案。群众拥不拥护、赞不赞同、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是评判我们领导干部考卷的唯一答案。只有把群众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多下基层、多听民声、多察民情,从小事做起,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及时回应群众“急难愁盼”,才能答出人民心中的“满分”考卷。(作者 侯硕)
责任编辑:刘振山
2022-09-26 20:22:12
2022-09-23 18:32:47
2022-09-20 16:59:44
2022-09-20 16:26:46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