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
RelaZzz Gallery联合小牛电动 打造潮流文化新地标 超能装、动力强还兼顾舒适性 金刚炮与用户一起共筑创富路 国标出行新物种!摩兽Pesgo one跨骑潮玩电自9.27全球首发! 摩兽Pesgo one潮玩跨骑电自带你酷耍街头,9月27日全球首发! 富德生命人寿阜新中支开展“富青春•恋万家”温情回馈季主题客户 地震后晕眩症?震后晕眩求医者增加 医师:首先请不要过度焦虑 瘦吧科技助力健康中国基层行,科技赋能健康,共建全民健康新一代 我的就业故事丨在地铁项目工地磨砺青春的“海归” 前8个月保险资管业协会登记产品规模逾6800亿 8月末我国各类债券余额达142.3万亿元 “蒙中友好周”系列活动在蒙古国启动 四川南充:昔日“空心村”走上振兴路 卫星记录青海班彦村搬家焕新颜 多维赋能 淘屏商显大屏助力企事业单位智慧办公空间打造 失传70余年 独龙族传统草木染织技艺“复活” 云南: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大庆油田高质量发展“密码”:创新+降碳+智能 幸福西饼进军冷冻烘焙赛道 自烤面包新品上市 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续实施至明年底 牛疙瘩皮肤病已致印度近10万头牛死亡 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新规出台 山东省22部门联合推进事业单位法人电子证照 央行决定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上调至20% 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洪山接受审查调查 合生元公益活动:倡议环保爱家园 童心献礼迎国庆 燕谷坊绿色减碳与发展并行,献计2022服贸会主题论坛 用镜头呈现最美莲乡——一个基层宣传工作者的追求 山东安丘:“学习强国”进社区 学习再掀新热潮 中世健教育借助小鹅通训练营,帮助3W+学员实现职业规划 唇周、唇色暗沉怎么办,轻松擦去“小胡子”,笑容更动人 山西省公益事业促进会赴汾阳市第四高级中学调研 扬州移动党团志愿者开展情暖中秋主题系列活动 台风“梅花”来袭 扬州移动逆风而上保障网络畅通 农银保险开展“合规教育年”活动,五项措施同时并举推进 扬州移动“和对讲”助力生产制造企业“精准调度” 喜迎二十大,祖国在我心中——邯郸市丛台区丛台小学升旗仪式 扬州移动志愿者校园直播宣传防诈骗 扬州移动燃信助力征兵宣传 扬州移动5G网络让高邮湖的家禽进入直播间 讲真学堂暖心公益行,开展国画进社区公益活动 富德生命人寿铁岭中支“富青春•恋万家”温情回馈季主题客户活动 富德生命人寿铁岭中支开展温情回馈季“二十共青春”线上摄影大赛 彭州市葛仙山楠杨学校党支部开展学习《党章》主题党日活动 富德生命人寿铁岭中支全面启动“富青春•恋万家”温情回馈季主题 富德生命人寿营口中支“富青春•恋万家”温情回馈季主题客户活动 富德生命人寿营口中支开展温情回馈季“二十共青春”线上摄影大赛 富德生命人寿营口中支全面启动“富青春•恋万家”温情回馈季主题 富德生命人寿朝阳中支开展温情回馈季“二十共青春”线上摄影大赛 富德生命人寿朝阳中支全面启动“富青春•恋万家”温情回馈季主题 富德生命人寿盘锦中支“富青春•恋万家”温情回馈季主题客户活动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生活

云南: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新华社昆明9月26日电 题:云南: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新华社记者王长山 李怀岩 郑博非 赵珮然

  从保护滇金丝猴到为绿孔雀停建水电站,从亚洲象北上南归到上亿蝴蝶大爆发……十年来,云南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群数量增长、分布区增加和扩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不断上演。

  有“动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美誉的云南,国土面积占全国4.1%,各大类群生物物种数接近或超过全国同类物种数的一半,有许多物种只分布于云南。

  数据显示,云南亚洲象数量增至360多头,滇金丝猴增至3800只左右,绿孔雀、白眉长臂猿等旗舰物种也实现稳定增长;“植物大熊猫”华盖木等30种极小种群植物,得到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或繁育回归等抢救性保护,脱离灭绝威胁。

中国这十年·中国故事|云南: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滇金丝猴国家公园里的滇金丝猴(2021年3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公众参与

  今年6月,云南金平县红河蝴蝶谷的蝴蝶进入爆发期,爆发总数达1亿只以上,漫天飞舞的蝴蝶形成举世罕见的季节性景观。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景观,金平县出台了蝴蝶谷保护管理条例,邀请业内专家学者来到蝴蝶谷进行科考调查,研究生物多样性相关保护措施,组织编写蝴蝶保护科普读物,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马鞍底乡村民自发成立了七彩蝴蝶专业合作社。从事蝴蝶饲养工作的村民吴自文表示,蝴蝶是大自然赐予的礼物,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蝴蝶保护中,蝴蝶种类越来越多。

  在普洱市江城县康平镇曼克老村,村民刁发兴的任务是监测、追踪和观察象群。“大象能感受到人的善意,所以现在跟人比较近也不会害怕。”刁发兴说。在江城县,跟他一样的大象监测员共有10人。

中国这十年·中国故事|云南: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亚洲象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一处村庄觅食(2022年8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60多岁的迪庆州塔城镇响古箐村村民余小德每天早上8点多上山,下午4点多下山,和山中的滇金丝猴成了“朋友”,清楚地记得每只猴子的名字和叫声。曾是猎人的他,如今是生态护林员兼护猴员。

  余小德说,村民以前以打猎、伐木为生,对栖息环境的破坏使猴群数量减少。为拯救濒危的滇金丝猴,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保护与周边居民的生存发展相结合,促进滇金丝猴种群恢复性增长。

  “保护区建设之初,滇金丝猴种群数量不足500只。”他说,如今分布在保护区的滇金丝猴有2300余只。

中国这十年·中国故事|云南: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在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拍摄的滇金丝猴(2022年3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仅在响古箐村,就有几十名护林员守护着山林。种地加上护林员的收入,解决了他们的增收问题。据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介绍,全省实聘生态护林员18.3万人,建立了亚洲象、绿孔雀、滇金丝猴、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等旗舰物种的常态化监测体系。

  守护栖息地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曹永恒说,云南致力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十年来,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80%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数据显示,云南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地362个,保护面积占全省面积14.32%,努力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自然公园为补充的保护地架构。

  在珍稀濒危植物华盖木的故乡,自然保护地通过就地保护,成功拯救了这一被称为“植物大熊猫”的濒危树种。

  据西畴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分局局长吴代琼介绍,由于成熟种子少、天然更新能力低,华盖木种群繁衍能力微弱。此前调查野生华盖木只有52株,因此需人工引种栽培,成活后再移栽回原生地。

  十年来,通过开展华盖木人工异株授粉工作,当地已将数百株华盖木植株移栽回原生地。

  作为中国唯一的本土原生孔雀,绿孔雀分布于云南西部,种群数量约600只,属于极度濒危物种。其中,约300只绿孔雀生活在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

  由于双柏与新平界河上的水电站项目可能会影响到绿孔雀栖息地,2020年12月31日,遵循环境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对绿孔雀栖息地可能造成重大风险的戛洒江一级水电站建设项目立即停工。这起案件的审理,以“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理念保住了绿孔雀赖以生存的家园。

  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英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桑顿表示,云南绿孔雀案是一个标志性案例,对全球具有示范意义。

  生命共同体

  作为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大理洱海水质成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试金石。

  海菜花是大理白族“海菜芋头汤”的主料,曾遍布洱海水面。海菜花生长需要优良的水质,浑浊的水体环境和水质富营养化都会限制海菜花的生存。

  然而,因环湖人口增长、污染增多等问题,洱海里一度见不到海菜花。从小生长在洱海湖边的葭蓬村村民王丰,在家中小池塘里种了几株海菜花,希望可以留下它们的踪迹。

  为留住洱海碧波荡漾的美景,“十三五”期间,大理累计投入329.8亿元治理洱海,腾退近岸土地1029亩,建设了环湖生态廊道和湖滨缓冲带……

  近年来,洱海主要水质逐步向好,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海菜花重归洱海。如今,王丰常在家门口,看着洱海清澈的湖水,向游客讲起海菜花的故事。

中国这十年·中国故事|云南: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在洱海中开放的海菜花(2020年5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在西双版纳,一些一度难觅的传统傣药材也回归自然。长期以来,几乎每一个傣族村寨都会保护一片水源林,林里就是一个长满傣药材的生物多样性群落。

  “朱蕉可以治胃痛、海船能清火解毒……”曼点村村民岩叫说,村民们通过林下种植传统傣药提高收入,保护森林的积极性更高了。

  2021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等组织的参与和推动下,西双版纳开展“建立和实施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国家框架”试点,将傣医药进行推广应用,在加强生物遗传资源利用与惠益分享方面做出了探索与实践。

  目前,西双版纳森林覆盖率达81.3%。“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这句在当地流传的谚语,诠释着最为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视频记者:孙敏 王安浩维)

  监制:赵丹平、李志昂

  统筹:李凯、侯东涛、杨咏、夏小鹏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中国这十年·中国故事|云南: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责任编辑:文杰

推荐阅读
青海省东部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山脉纵横交错,从太空遥看,一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于此;它就是中国最大内陆湖泊青海湖。

2022-09-26 20:25:47

为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提升事业单位登记监管服务效能,山东省委编办等22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开展事业单位法人电子证照应用工作的通知》。

2022-09-26 20:22:12

白龙江畔稻谷飘香,西汉水沿岸苹果挂满枝头,梯田之上中药材苍翠欲滴……金秋时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陇南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2022-09-23 18:32:47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高质量高效率组织,做好今年秋收、秋种、秋整地机械化生产工作,努力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为完成“三秋”作业提供坚实机械化支撑。

2022-09-20 16:59:44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着力构建中国特色专门化环境资源审判体系,已设立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或组织2426个,涵盖四级法院的专门化审判组织架构基本建成。

2022-09-20 16:26:46

10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全面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灌区质量,扩大灌溉面积。目前,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4%,生产了全国总量75%以上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

2022-09-16 16: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