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青年观察|用镜头记录赤诚之心
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作为新华社摄影记者,我用影像报道了开幕会盛况和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
6:42
清晨的北京,朝霞满天,气象万千。
伴着日出,天安门广场上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我站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台阶下,望着国旗、听着国歌,手中相机沉甸甸的,一如我此刻的心情。这是我第一次作为摄影记者参加两会报道。大会堂的国徽上方红旗飘飘,我迅速调整光圈快门,将这一幕定格在镜头中。
8:00
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陆续抵达。这一天,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14亿多人民的重托,齐聚首都北京,出席举世瞩目的盛会。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看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新旧动能转换面临压力。如何迎难而上?怎样谋划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万众期待,世界瞩目。
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北侧的“代表通道”气氛庄重且热烈。我在记者区选择了正中间较高的拍摄位置。在接下来的30多分钟时间里,我拍摄了人大代表通过“代表通道”并回答记者提问时的风采。
聚光灯下,6名代表依次走上通道。他们中有企业负责人、医生、敬老院院长,也有村党委书记、军人。他们以生动的履职故事,讲述新时代新征程的发展进步。
为了让画面更丰富,我尝试了多种景别:时而用广角镜头拍摄全景,时而用长焦镜头拍摄代表们的特写,力求用影像表达他们为民发声、为国献策的“闪光时刻”。时效是新闻照片的生命,我通过网络迅速将照片发出,以求让读者能在第一时间看到现场照片。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接受采访的全国人大代表入场。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张俊杰接受媒体采访。
9:00
上午九点整,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
万人大礼堂内灯光璀璨。主席台帷幕正中,国徽在红旗映衬下更显光彩夺目。
我在万人大礼堂的二楼北侧,努力捕捉人大代表听会的瞬间。盛装出席的代表们,神情认真;有的代表在政府工作报告上仔细勾画;在聆听报告的过程中,代表们不时热烈鼓掌……万人大礼堂壮观的顶灯与场内庄重热烈的气氛在画面中交相呼应。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在持续一个多小时的会议中,我怀着崇高敬意一次次按下快门。同时,尝试运用不同焦段镜头,竭力捕捉每一个精彩画面,用生动的镜头语言定格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坚实步伐。透过取景器,我深切感受到了代表们履职尽责的担当以及他们对国家发展、人民福祉的赤诚之心。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军乐团在演奏。
10:30
10时20分左右,开幕会在完成各项议程后结束。我收拾完器材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收获感离开会场,阳光明媚,春风拂面。
此时,回味指尖残留的快门触感,我深刻感受到这种沉甸甸既来自相机里上千张影像,更源于胸前新华社记者证承载的千钧之责。作为新华社记者,我不仅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历史的记录者。在光与影的交织中,在墨香与像素的共振里,我将继续用影像记录下中国发展的重要时刻,传递中国好声音,讲述好中国故事。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记者:郑焕松
责任编辑:文杰
2025-03-10 18:14:33
2025-03-03 18:27:09
2025-02-27 18:27:21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