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斌散文:杨二的锁呐
小时候,常听老家的人说这样一句话——“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意思是告诉人们要珍惜一切相见、相识、相爱的机缘。这句话我父亲信,我母亲信,我小时候虽对其含义不太了解,但听得多了,也信。等到长大了,当我用这句话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处理家庭关系时,便深切地感受到了我那些朴实的乡亲们所说出的其实是世上最深奥的哲理与伦理,是一句深含禅意的话。于是,遇事便经常会想起这句话,想起了这句话,许多复杂的事情就常常奇迹般地变得不复杂了,我和杨二的那一撞就是如此。
我清楚地记得我和杨二相撞的时间是公元1993年夏天的一个傍晚。那时,我已经是一个县级旅游区的区委办公室的第一副主任,主要负责综合信息、政研等方面的工作。那天傍晚,我刚端起饭碗吃饭,就接到了办公室通信员的电话,说是晚上七点要开常委会,书记要我列席会议。常委会是当地党委最高决策机构,列席常委会,对我来说,既是一项工作任务,也是一种待遇,我是不敢马虎的。接完电话后,我一看钟,已是六点半了。为了不误时间,我匆匆吃了一小碗饭,就骑上自行车往区委办公楼赶。区委办公楼距我家只有两里路远,路也是我很熟悉的,我虽然有些急,但估计是不会迟到的,因此,上路后,还是骑得很小心。可是,我没有想到的是大约走了一半的路程,经过一个下坡的路面时,尽管我的速度并不快而且是严格按照交通规则在右行驶,在一个小酒店的门口,我还是连同自行车被一辆从后面开过来的摩托车撞倒了。那辆摩托撞断了我自行车上的两根钢丝,又向前走了十来米才停下,可以肯定地说,撞我的责任全在摩托车方面。我被撞倒在地后,虽然只是左脚上擦破了一点皮,但还是有些疼痛,且惊吓不少,坐在地上好久都没有回过神来。我没想到的是摩托车一停稳,开车的一个二十多岁高大的小伙子即从车上下来,见我摔倒在地,不但不对我安慰,反而破口大骂起来,说我不懂交通规则,说我拦了他的路,说我被撞了是自己找的。我没有想到那人撞了我不但不道歉还会如此嚣张,但当时脚上的疼痛使我无法与他对话。那人骂了一阵,见我仍坐在地上没有回话就准备扬长而去。正在这时,我看见小酒店的老板出来了,我在那个小酒店吃过饭,老板我是认识的,姓袁。我听见袁老板对那青年说:杨二,刚才撞车的过程我都看见了,这完全是你不对,你把人家撞倒了,不但不去扶人家,反而在这里骂人家,哪有这样的道理?我一听袁老板叫出了他的名字,知道他们肯定是比较熟了。那个被袁老板叫作杨二的青年并不服气,还在说是我挡了他的路。周围很快围了一些看热闹的,见袁老板指责那青年,也有人跟着指责起来。围观者中有人认出了我,便大骂那青年有眼无珠,撞了区里领导还在那里嘴硬。有的甚至说要马上叫派出所的来,先将杨二抓起再说。我那时虽然只是一个区委办副主任,但也是个正科级干部了,而且是个跟主要领导很接近的干部,在那个小地方,在一些百姓眼中也确实是个人物了。杨二虽然嘴硬,但一听说我是区里领导,嘴还是软了下来,说话开始有些吞吞吐吐。就在这时,我的疼痛减轻了一些,看到自己和杨二都没有受多大的伤,我反倒有些庆幸起来。是啊,人的生命是脆弱的,许多祸福都是一瞬间的事情,自己既然没有受多大的伤,又何必过多地去责怪杨二。“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我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这句老家的乡亲经常说的话。百年才能修得“同船渡”,那这一撞应该比“同船渡”的机遇还要少,双方又都没有撞伤什么,应该修的时间更长了。“算了,我们都没有受什么伤,这已是万幸了,你走吧。”我对杨二说。“不行,不能让他这么轻快地走了。”人群中有人说。我被撞后不久,即有人打了电话给我妻子,不一会,我妻子和我那不满十岁的儿子也匆匆赶来了,他们只知我被人撞了,却不知撞得怎样,一脸的焦急。我看见他们赶来,立即对他们说没有什么事,只是擦破了一点皮。我要我妻子让杨二走。我妻子本来是想去责怪杨二几句的,但她同样是个很善良的人,见我如此说了,便也对杨二说,既然没撞到什么,那你就走吧。人群中还有人主张不能让杨二走,我只好反过来请袁老板去劝说他们。袁老板对杨二说:“杨二,今天算你福分好,欧主任不跟你计较,不然呀,我看你怎么办。”“这……这……”杨二已经没有了刚才的嚣张,边说边往后退,很快就走到自己的车旁,将车发动,也不与我打招呼,一溜烟跑了。
见杨二走了,我又确实没有受什么大伤,围观的人群也很快就散了。人群散后,袁老板才告诉我,其实杨二还是他的一个远房亲戚,这家伙从小就比较调皮,初中毕业后就在家里游手好闲,经常惹事生非。他父母拿他没办法,去年让他跟邻村一个唱夜歌的班子学吹锁呐,赚了点钱就退了别人一台旧摩托。我一听袁老板跟杨二还有点亲戚关系,而他刚才又那样帮我,直向他表示感谢。袁老板说别谢,他只是实事求是地说话,并说,他还要去教育杨二,说今天我要是不原谅他,要他赔个几百块钱,他杨二也是没话可说的。我说,我哪是这样的人。袁老板说,正因为我不是这样的人,他才更要骂杨二。因为还要开会,我要妻子将撞坏的单车推回去,自己就忍着痛往区委办公楼赶。散会回家之后,才在伤口上擦了点酒精。那时,我父亲还健在,而且也离开故乡跟我住到了一起。那晚,我将事情的经过跟我父亲也说了,我父亲历来就是个菩萨心肠,直夸我处理得好。因为伤很轻,第二天上午,我将车修好,就再也没有将这事放在心上了。
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晚上,我刚吃完晚饭,却听得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门口站着的居然是杨二。“欧主任,我……我……”他手里提着一些水果,吞吞吐吐着,却不敢进门,完全没有了昨日那种嚣张的气焰。“哦,是杨二,你怎么来了?快进屋坐吧。”我看出了杨二的来意。我父亲和我妻子也正在看电视,我妻子立即告诉了我父亲,说外面这个人就是昨天撞我的人。我父亲一听,也忙过去请杨二进门,杨二这才进了屋。杨二进了屋之后,立即对我们说,昨天是他不对,是他的错。并说昨晚袁老板把他叫去了,狠狠地骂了他一顿,要他今天前来登门道歉。我看杨二一脸真诚的样子,反倒有些过意不去,说这都是偶然发生的事情,其实也是怪不得杨二的。我父亲和我妻子也帮着劝慰杨二,要杨二不要往心里放。杨二进来不久,我和我妻子、我儿子去宾馆看一个远道而来的朋友去了,就留下了我父亲与杨二说话。我们去了一个多钟头,回来时,杨二还在。我不知道这一个多钟头我父亲跟杨二都谈了些什么,但我可以肯定都是些劝杨二与人为善和诚实上进的话。我父亲这些话,我已经听过不止一千遍了,听得都有些烦了,没想到杨二却很爱听。看得出我父亲的话对他教育很深、启发很大。杨二一个劲地对我说,今晚欧叔的话对他帮助太大了,从今以后,他一定要好好做人。杨二居然称我父亲为欧叔了,让我和我妻子都有些惊讶。我父亲一脸的高兴,很有成就感的样子。杨二走时,我们执意不要他的东西,可他硬要留下。没办法,我们只得另外打发了他一些东西,价值比他送的要高得多。
杨二离开时,我父亲执意要送他下楼梯。我父亲回来时,连声跟我说“这孩子不坏,可惜书读少了点。”我对我父亲开玩笑道:“你今天蛮有成就感吧,只是今后不要把谁都当作你儿子训啊。”我父亲也笑着说:“你小子是不是嫌我讲你讲多了,你再嫌我也要讲。”我父亲那之后还真的把杨二放在心上了,后来还问过我好多次杨二的情况。因为我父亲的过问,我也问过袁老板几次杨二的情况。袁老板说真的很奇怪,杨二撞了我之后,还真的变好了,不但很认真地学吹锁呐了,而且对父母也比以前好多了。袁老板还说,杨二已经是夜歌班里最好的锁呐手了。我将这些告诉我父亲,他也十分高兴。只是,那之后,杨二再没有到我家来过。
两年后,也就是公元1995年的元月,我父亲因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我父亲去世后,按照当地的风俗,我也请了一个夜歌帮子来为我父亲的亡灵守夜。夜歌班子是我父亲去世的当天晚上到的,我在迎接夜歌班子时,一眼就认出了杨二,杨二也一眼认出了我。“欧阳大哥,怎么欧叔他……他……他走了……”杨二见我重孝在身,一下子全明白了,我看见他在跟我握手的时候,眼泪就涌出来了。杨二走到我父亲灵堂前,双脚下跪,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欧叔,杨二虽然与您只有一面之交,但杨二受您的教育很大,杨二没有别的本事,只知道吹锁呐,杨二无以为报,您就听听杨二的锁呐吧。”杨二嚅嗫着说道。说罢,取出别在腰间的锁呐便吹了起来。我的一生中听过许多次锁呐,但那是我听过的最难忘记的一次锁呐。杨二的锁呐时而是很低很低的声音,像是在轻轻地恕语;时而是很高很高的尖叫,像是在撕心裂肺的痛哭。时而如一声声幽咽诉衷肠,时而如一阵阵狂奔表哀心。杨二吹着吹着,眼泪顺着他的两腮流了下来,流到他的衣上,又流到他的锁呐之上……夜歌班在我父亲的亡灵之前守了三个晚上,这三个晚上,杨二是夜歌班子中最卖力的一个,有时大家都已经瞌睡了,连我也打起了瞌睡了,却常常会被杨二的一声锁呐惊醒。杨二吹着吹着,就常常是泪流满面……由杨二对我父亲如此深情的锁呐声,我不禁想起了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觅知音的故事。我在想,这个叫杨二的青年也许并不知道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但我父亲那晚的话一定触到了他的灵魂,杨二一定在心中将我父亲当作了他的知音,而且,我也相信我父亲的在天之灵也一定听到了、听懂了杨二的锁呐声。为此,我暗暗地庆幸杨二与我的那一撞,“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那一撞,原来还真是一种缘分啊。
我父亲去世不久,我就调到了省会长沙工作,再也没有见过杨二了,但杨二的锁呐声却时常会进入我的梦乡,勾起我许许多多的回忆。
据说杨二现在还是以吹锁呐为生,我祝他幸福。
作者简介:欧阳斌,男,1965年7月出生,湖南衡阳人。曾在衡南县茅市供销社、中共衡阳市南岳区委、中共永州市双牌县委、湖南省旅游局、湖南省旅游集团公司、湖南省纪委、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张家界市政协工作,现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作。已出版诗集《阳光的手指》、《最美湖南——锦绣潇湘的诗意解读》、《深爱张家界》,散文集《感悟名山》《叩问》等五部文学作品及《中国旅游策划导论》《实划实说》两部旅游策划专著。
责任编辑:聂水林
2024-12-02 21:27:54
2024-11-23 16:16:08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