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华夏拾遗“遗韵草编”小队深入莱州,共绘非遗传承与保护新篇章
在探寻文化根脉、守护民族记忆的征途中,北京科技大学华夏拾遗暑期社会实践团“遗韵草编”小队踏上了为期14天的莱州草编非遗传承之旅。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中华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挖掘与弘扬,更是一次对青年学子责任与担当的考验与锤炼。
实践团成员们满怀激情地抵达莱州,首站便是莱州市文化馆。在这里,他们系统地学习了莱州草编的历史渊源、技艺特色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生动的实物展示,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了这项古老技艺的辉煌历程。他们不仅了解了草编技艺的历史脉络,更深刻感受到了这一技艺背后蕴含的匠心独运与文化底蕴。
随后,小队成员们有幸拜访了多位非遗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莱州草辫(编)省级传承人郑金波老师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成员们详细阐述了莱州草编的精髓与魅力。在郑老师的指导下,成员们纷纷动手尝试,亲身体验了草编的基本技法,感受到了这一技艺的细腻与精妙。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小队成员们还参观了原广宗老师的草编工艺品制造厂。原老师不仅技艺高超,更是一位勇于创新的市场开拓者。他分享了自己如何将传统草编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成功将草编工艺品推向更广阔市场的创业经历。成员们在原老师的带领下,深入了解了草编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并学习了如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融合。
随后,小队成员们拜访了另一位非遗传承人周学玉老师。周老师的作品以自然、简约、实用著称,其草编艺术不仅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周老师的课堂上,成员们不仅学习了草编的基本技巧,还深刻体会到了传承非遗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此次莱州之行,实践团成员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与技能,更激发了他们对非遗文化传承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小队志在把在莱州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带回校园,向更多师生和社会公众推广莱州草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他们还计划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记录、网络平台推广等,为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插上翅膀。
北京科技大学华夏拾遗“遗韵草编”小队的莱州非遗传承之旅,不仅是一次对传统技艺的深入学习与体验,更是一次对非遗文化传承与弘扬的积极探索。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携手前行,在非遗文化保护与发展的道路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9-05 21:31:06
2024-08-29 21:45:40
2024-08-29 10:55:00
2024-08-26 18:12:17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