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孝里助乡村振兴,走实地扬中医文化
为积极响应“三下乡”号召,进一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体悟“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发展战略,以己之长传播中医药文化智慧,2024年7月9日至15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乡”得“医”彰志愿服务队以暑期三下乡为契机,前往山东长清区孝里镇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
破城乡“数字鸿沟”,乡 镇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志愿者们走进孝里镇,发现乡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飞速发展,乡村4G的深化普及、5G的创新应用,“家家通宽带”,农村地区联网普及率逐年攀升,城乡“数字鸿沟”日益缩小。孝里镇政府顺应数字时代,加强数字乡村应用场景的宣传和示范,提升农民掌握数字技术的意愿;致力构建现代农业科教信息服务体系,优化完善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汇集整合新技术推广、电商销售、新媒体应用等优质培训资源,持续推进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工作。“让孝里镇品牌成为品质的代名词,带动更多优质产品走出去。” 孝里镇居民不断提高个人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将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数字经济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日益重要的新战略方向。
图为 孝里镇特色农产品及直播带货场地 通讯员陈宜君 供图
建主体 “协同联动”,乡村数字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筑牢乡村治理根基。近年来,信息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水平是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的重要途径。志愿者们到达孝里镇党群服务中心了解到,孝里镇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拓宽了当地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和途径,拓展了村民参与治理的广度、深度,整合各种治理资源,实现了不同治理主体协同联动,实现了“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推动了社会综合治理精细化进程,逐步完善了“互联网+网格治理”服务管理模式,打造了基层治理“一张网”,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成效。
图为 党群 服务中心 工作人员为居民 办理线 上一卡通 通讯员陈宜君 供图
访中西医双线治疗,中医药文化认同感深入人心。
“药香也怕巷子深”,中医药要实现活态传承,少不了话语体系的创新与传播形式的拓展。
在孝里镇志愿服务人员和新中鲁医院对接老师的帮助下,团队与当地街道办事处协商联手开展了“双线”义诊服务。线上,由新中鲁多名在职中医师开通新媒体账号、拍摄短视频、发布公众号文章,就网友关心问题答疑解惑;线下,为保证义诊高质高效进行,团队有幸联系到新中鲁医院在职两位老师坐诊,方便孝里镇居民就近免费享受“把脉问诊”、“耳穴压豆”、“推拿按摩”等服务。同时团队在走访过程中还注意到,孝里镇中药使用范围极广,镇中居民对中医药认同感极高,中医药科普读物层出不穷,书店内存有专门编撰面向青少年的文化读本,推动中医药知识进校园、进课堂。以健康理念为基础,以治病扶伤为关怀,通过时代化、大众化、创新性阐释,中医药文化正走进千家万户,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在实践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传统中医药已经走上了一条焕新之路。无论形式上怎么创新,守正永远是中医药的立身之本,中医药文化传播必须把健康理念放在优先位置。既追求多样性和新颖性,也保证适用性和安全性,持续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才能实现新突破。
图为 新中鲁两位在职 主任 线下 为孝里镇居民义诊 通讯员 张佳晨 供图
图为 志愿者线下为孝里镇居民推拿按摩 通讯员 张佳晨 供图
图为 志愿者为孝里镇居民指明线上问诊途径 通讯员陈宜君 供图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志愿者们明确了孝里镇的基本发展情况,切实感受新时代乡镇各方面产生的发展与变化,深切体悟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坚定了推广走打造特色文化“地标”、推动数字经济建设的振兴之路的决心,为后续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志愿服务队队员纷纷表示,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收获颇多,近距离走进群众生活,深入基层,深刻体会到了医生之责,作为新时代医学生,我们有义务继续探寻时代价值、传承文化精华、坚持守正创新,服务于人民,为新时代发展建设筑牢精神支柱,中医药事业定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张佳晨)
图为志愿者到达济南孝里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开展志愿 通讯员陈宜君 供图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7-31 21:42:48
2024-07-28 12:38:41
2024-07-26 18:27:27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