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侗族非遗传承,探美育创新路径——广西师大学子三下乡实践考察调研
(王子欣、郭懿、李茵)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得到有效保护、推动传统工艺实现高质量传承与发展的时代要求,守住三江侗族非遗其根,助长其在美术教育中得到有效推广,增强其传承活力,2024年7月8日-7月10日,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遗教于乐”暑假社会实践队,在李茵老师的携手同行下,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赴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开展关于相关非遗工艺的实践调研活动。实践队秉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劲头,向下扎根,向上生花。
01、探索农民画艺术
“中国农民画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一路走来,有过初期的稚嫩,也走过弯路甚至一度停滞,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以复苏获得新生。”画家、民间美术评论家廖开明曾说过。农民画古朴稚拙、夸张浪漫,洋溢着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这种绘画形式脱胎于民间艺术,并与农村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充满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赋予农民画底蕴和生机。
7月8日,团队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农民画传承人吴凡宇的工作室,与老师进行深入探讨,并亲身体验农民画的独特魅力。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农民画非遗传承人吴凡宇(右一)唐文彦摄
图为吴凡宇老师为团队成员仔细讲解农民画 唐文彦摄
图为团队成员尝试农民画 唐文彦摄
图为团队成员农民画成果展示 唐文彦摄
图为团队成员和吴凡宇老师合影留念 吴欣怡摄
02、探索侗族木构技艺
7月9日下午实践团队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中参观了三江侗族木构博物馆,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地方传统建筑技艺,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侗族木构建筑不仅有很高的工艺价值,而且它还是侗族民间文化的杰出代表,为更加详细了解木构建成与工艺特色。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始于魏唐的干栏式建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木建筑有民居(木楼)、鼓楼、风雨桥、寨门、井亭、凉亭等,种类繁多,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至今仍然保持了古代干栏式建筑的一些基本特征。古老的干栏式建筑,在崎岖不平的山地上建造房屋,明代以后,中原地区成熟的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不断传入侗族地区,建筑的结构也变得复杂,最终形成以穿斗式建筑结构为主的建筑形式。一个房屋的构架就完成,所有的链接方式都是榫卯,不需要铁钉和粘合剂,这就是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小组成员仔细了解侗族木构的历史,神秘的古老职业——掌墨师,以及木构的模型建筑特色。榫卯之间,方寸之下,少数民族人们的智慧熠熠生辉。
图为李茵老师详细讲解侗族木构技艺 吴欣怡摄
图为馆内部部分木构展示 吴欣怡摄
图为团队成员和博物馆老师合影留念 吴欣怡摄
此次研学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木构技术的精妙,更增强了同学们自觉保护,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意识。
03、探索三江竹编技艺
7月10日,实践队来到了三江侗族自治县江川残疾人集合就业基地。据了解,该基地成立于2019年,2022年,该公司被列为柳州市“万企兴万村”行动观察点。在解决残疾人就业的同时,该公司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推动非遗产品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目前研发和生产的非遗产品有侗族刺绣、竹编、侗画、速食油茶等。通过举办侗族刺绣、侗画和竹藤编等技能培训班,共培训脱贫残疾群众450人次,让残疾群众有效掌握技能并实现就业;积极探索开发研学教育,形成以“簸箕画体验+聆听残疾人自立自强故事”为主线的研学课程,让研学学生不仅体验到簸箕画的绘制乐趣,也在聆听残疾人自立自强故事中提升品格。
图为三江侗族自治县残疾人基地部分荣誉及合作展示 唐文彦摄
图为基地内竹编作品 唐文彦摄
考察期间,基地负责人覃正青老师热情接待了实践队,并详细介绍了当地的竹编过程与教学方式。覃老师表示,基地主要生产竹编、藤编、侗画、侗绣和油茶速食品等项目,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一并带动茶叶、糯米等农产品销售,形成规模化产业链。而竹编是侗族的传统手工艺,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高度重视竹编技艺的传承与保护,通过举办各类培训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这一传统技艺。在覃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参观了竹编制作车间,队员们通过对残联工作人员编制手法及编制流程的认真观察,对竹编的制作有初步了解。
图为团队在三江残基地前合影 吴欣怡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不可重复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如何保护好这份遗产并使其传承下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保护和传承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其本土文化意义和价值上。“遗教于乐”暑假社会实践队通过对于三江侗族自治县的考察、走访、宣传,尽我们所能为非遗的传承与弘扬,添砖加瓦。或许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我们将不断前行!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7-31 21:42:48
2024-07-28 12:38:41
2024-07-26 18:27:27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