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张謇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为了感悟先生实业救国、实干创新的精神,扬州大学医学院“医锦还通”实践团队来到了家乡南通,去追寻这位扬州大学创办人张謇先生的足迹。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南通博物苑合影。陈婧供图)
7月20日,团队成员们来到了崇川区唐闸古镇。这里被吴良镛院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百年前,张謇先生以其“父教育而母事业”的兴国理念,在唐闸创办大生纱厂……此后几年,磨面、榨油、制皂、冶铁、桑蚕染织等一系列实业陆续在这里落地,唐闸从平凡的乡间野渡一跃成为繁荣的民族工业重镇。岁月如烟,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团队成员们来到这里,走过大生码头,仰望大生钟楼,瞻仰张謇雕像……心中感慨万千。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瞻仰张謇雕像。陈婧供图)
7月21日,团队成员们来到了南通博物苑。它是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由张謇先生于1905年创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员们沿楼梯拾阶而上,在博物苑二楼参观张謇先生的生平事迹。庄严的展馆内,一幅幅珍贵的照片、织布机、慈善目录、育婴堂领婴执照、勋章等都在无声地叙说着张謇先生一生的奋斗史,成员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张謇先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赤子之心;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实干敬业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了解张謇生平。陈婧供图)
学习了张謇“舍身饲虎”的担当精神,“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执着精神,“尺寸行之”的务实精神,“不与草木同腐”的社会参与精神,学习不止、百折不挠的精进精神,“不占他人之用”的节俭精神,团队成员们都深有感悟,誓以奋斗之姿为祖国贡献青春力量。
团队成员张优表示:学习了张謇先生的精神,我学到了坚韧不拔的毅力、无私奉献的情怀和振兴民族的担当。张謇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企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秉持“实业救国”的理念,放弃高官厚禄,投身于创办实业和教育事业,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当今社会,学习张謇先生的精神更具有现实意义,他的精神教会我们要矢志不渝地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面对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张謇先生的事迹也提醒我们,面对国际风云变幻,我们要坚持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关心国家大事,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高添金)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7-28 12:38:41
2024-07-26 18:27:27
2024-07-17 12:25:17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