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弘基铸魂:共绘时代新篇章
“花开伴花谢,时光如水逝”,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已持续开展27年,全国累计上千万大学生连续27年将文化、科技、卫生带入乡村小镇,推动当地经济建设和文化普及,同时也促进大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触摸时代命脉,感念厚土深情。
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团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建“‘綦’源启思,化梦绘彩”实践团奔赴綦江,探寻红军脚步,丈量祖国山河,走进田间地头,决心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齐心绘就乡村梦,勠力同心奔小康
心系百姓,情暖乡里,厚植民心,凝聚力量,群众心中所想、百姓心中所望,亦是青年奋斗的新方向。为了深入洞察与把握綦江乡村的真实面貌与发展现状,实践团成员深入乡村,走进田间,倾听民声,关注民情。
通过走访调研、与村民的深入交流,实践团成员了解到綦江翻天覆地的巨大的变化,当年的泥泞小路被宽敞的柏油马路取代,镇政府牵头对历史建筑进行了修缮、凤舞广场街区景观建造了塑造、场镇公共卫生间进行了改造,这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让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温度与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访与村民交流
实践团成员还对当地河水样本进行收集,了解了当地宝贵的水质数据与防洪防汛政策信息,运用专业的化学知识向当地居民介绍、宣传保护水源的重要性,提升群众对水资源的重视程度,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以青年担当,兴科创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时代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当有宽阔的胸怀和开阔的眼界。实践团队和当地社区对社区合力面向社区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活动,融合知识、技能、情感与智慧。不仅有以情景剧为媒的安全知识传授,还有以增长动手能力为目的的化学实验与手工创作。实践团坚持以教育基础、探索为核心、化学实验为载体,激发同学的热情与创造力。
别样的“多色火焰”、浪漫的“彩虹雨”、奇幻的“梦境双色花”、实用的“自然手语”、梦幻的“荧光玫瑰”等等,无不让同学们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极大的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图为实践团成员展示实验
实践团队借助“围炉夜话”活动,引导青少年聊梦想,说烦恼,也铸情怀,点亮同学心中的明灯,找到未来努力的方向,共同拥抱一个更加轻盈、自由、美好的心灵世界。
非遗传承画,绽放永生花
实践团为宣传非遗文化精心准备文化传播课程,借助漆扇制作展示非遗文化的魅力。孩子们在执扇轻摇的过程中,品味那份独特的东方韵味,感受历史的沉淀与传承。
图为小朋友制作漆扇
直播古剑山,共兴旅游业
旅游作为当代0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蓬勃发展,綦江当地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有古剑山、古剑云海等名胜景点。其中古剑山更是国家4A级景区,为积极宣传綦江旅游景点,发展旅游经济,实践团开创“云”爬山的方式带大家领略古剑山的风景秀丽,古刹梵语和古剑云海的意象万千、千变万化,结合当地地貌、岩石碎块位置,实践团队还为景区制作危险位置标识,提醒游客注意人身安全。直播观看人数达3000余人,点赞数量超过5000。
图为古剑云海
红军长征途径地,红色精神发扬处
“先烈高风留千载,长征伟绩播九洲”綦江是中央红军长征在重庆的唯一过境地,涌现出原红四军军长王良、邹进贤等革命英烈。近年来,綦江政府建设红军长征转战重庆纪念馆,积极联合重庆师范大学打造具备綦江特色的大型红色艺术思政课。
图为抗美援朝老战士为青年讲述红色故事
实践团积极参与綦江特色红色艺术思政课的筹备,布置学院展台,配合节目排练,在思政课上,和当地村民和青少年一起赓续红色精神,回忆长征的种种艰苦,同时也感恩如今美好的生活。
图为实践团在綦江的最后一晚参观红色纪念馆
山水一程,何其有幸。实践团三下乡的故事虽已结束,但时光川流不息,我们的服务还在继续,红色血脉还在流淌。生逢盛世,吾辈青年当不负盛世;正值韶华,吾辈青年当不负韶华,待下次清风明月,漫天繁星,綦江,再会!(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黄力峰)
责任编辑:李玥
2024-07-17 12:25:17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