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 正心正行当入“三格”
文/樊树元
格,是标准,是范式,是典范。入格,是达到标准、符合范式、适应典范。党组织将乡村振兴一线作为选调生培养的“主阵地”,这是信任期待更是锻炼机遇。“选之于民,调之于任”,当飞扬青春与广阔基层相遇,选调生得自觉开展一场“入格”教育,内正其心,外正其行,达标争优,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扬帆起航。
入言语之格,以“春风化雨”之势讲立得住的精神内核。基层工作直面群众,很大程度上就是做好基层群众的工作。于新入职选调生而言,上半年还在写学术论文,下半年就站在了田间地头,从校门进“公门”,这个“打工人”可不好当。要尽快听懂方言、学会方言,少一点书生气、多一点泥土气,用“百姓语言”“方言土语”讲话。光学会方言还不够,选调生的特殊身份决定了承担着更高的期待、更重的任务。注重表达,听得舒服,更得说得明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上级政策”“领导指令”在群众听来不但晦涩难懂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选调生应多思考,勤练习,少说“你们”多想“咱们”,向群众宣传好开展工作的重要性与重大意义,讲清楚政策法规,解释好疑难问题,当好“基层一根针”,让便民利民政策和群众扎扎实实地结合起来。
入行为之格,以“脚踏实地”之姿行冲在前的有为担当。作为基层干部,刚步入工作岗位斗志昂扬,想干事创业、有所作为,但碰上繁多的任务、琐碎的程序和难以推进的工作,往往会觉得力不从心、备受打击,可不能刚入场就打起了“退堂鼓”,怕担风险而学会了“踢皮球”。不管是疫情防控还是防汛抗旱,不管是入户调查还是政策宣传,都离不开实干。“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新时代选调生要意识到有为是建立在实干基础之上的,厚积才能薄发。既要把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透、把握准,又要发扬“闯”的劲头、“实”的作风,碰到难啃的硬骨头敢于“吃真苦”“涉深水”,跳出办公的“舒适圈”,当好群众的“及时雨”。以“功成有我”的使命感与“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投身基层工作,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探索中磨练自身,求真务实、有为善为。
入纪律之格,以“慎微者著”之心守坐得端的廉洁本心。《资治通鉴》有云:“尽小者大,慎微者著”。选调生身处“穿针引线”、服务群众的一线,可不能让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应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做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干部,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慎微不在一时一事,而是长时间、多维度的考量与坚守。不能只堵“下边路”,不堵“上边路”;不能只看大处,不拘小节;不能只顾自身,不管家人。选调生当有凌云之志,也当有踏实之行,把廉洁从政的扣子一以贯之地扣好,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和干干净净的干群关系,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养正气、保锐气,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6-25 18:25:28
2024-06-19 19:20:18
2024-06-17 19:19:24
2024-06-13 17:16:48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