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无惧极寒的绿色胶剂,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作为可塑性极强的粘合剂-热熔胶,因其便于保存运输、无毒环保、易上胶、粘合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是行业知名的“绿色胶剂”。根据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对主要生产企业的统计,2023年中国热熔胶市场总销量约为161.59万吨万吨,较上年增长18.45万吨,年增长率为12.89%。
丰富的使用场景,要求热熔胶产品能够满足不同环境下的应用需求。其中,低温环境下保持热熔胶的粘合能力是行业的一重大技术瓶颈。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和冷链生鲜配送服务快速发展,冷链物流需求增加,物流标签的低温黏合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此前,国内低温热熔胶市场被国外胶粘公司垄断。随着佛山市本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嘉新材料”)Rurga低温贴合标签热熔胶问世,填补了国内技术在行业中的空白,产品占该细分领域超30%的市场份额。
低温贴合标签
热熔胶为冷运输粘上“保障单”
本嘉新材料前身为广东荣嘉新材料,坐落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公司成立于2018年,占地40.98亩,年产能6万吨。企业是一家专注环保型热熔胶研、产、销一体化方案解决商,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医疗卫生、电商物流、快消品包装、标签胶带等行业。
电商物流领域,是本嘉新材料主要的产品市场。早在2015年,企业便已经启动顺丰、京东、DHL专业胶标准,进入物流商用行业,产品应用于快递袋的封口、快递单的粘贴、牛皮信封的粘接、RFID标签的固定以及快递盒子的加固等方面。
在冷链运输、低温运输领域,物流标签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受到了一定的挑战。这是由于在气温较低的国家或地区,热熔胶的粘附性能会受到明显影响。一般来说,在-5至-10℃的环境中,普通物流标签热熔胶已无法粘附被贴物。再加上运输过程中温度、湿度的交替变化,标签粘合度的影响更加复杂。
生鲜用低温贴合标签
如何让标签在任何条件下都能稳稳贴合?针对这一行业痛点,本嘉新材料投入大量资金展开研发工作,开发出Rurga低温贴合标签热熔胶技术。
本技术的关键在于,大量的丁二烯和聚苯乙烯通过有机锂引发阴离子聚合,得到耐寒、生热低,收缩性低的溶聚丁苯橡胶,配合低倾点的橡胶油、液态松香或石油树脂,把热熔胶的Tg做到-40℃。
另一方面,企业还引入一定比例改性合成蜡助剂材料,提高胶水模量与硬度,使得温度较高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模切排废异常、渗油等问题。
通过这样的技术,Rurga低温贴合标签热熔胶能够保障在-15℃至-30℃的低温范围内环境下依然保持良好的粘性,不会出现翘标、脱标掉标或渗油等问题。且其符合FDA间接食品接触法规要求,可以用于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为食品行业提供了额外的保障。
-30℃环境中Rurga低温贴合标签驳离实验
目前,本嘉新材料已经与顺丰、京东、圆通、韵达等大型物流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国内电商冷链物流类标签产品用胶量最大的研发基地、最大的产品供应商。企业为整个冷链物流行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助力技术进步和行业标准提升。
30%营收增速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对技术的不懈追求,是本嘉新材料的立业之本。企业把坚持科研投入、走科技发展道路作为公司战略。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本嘉新材料的研发投入每年有超过200万的增幅,研发经费均不低于销售额的3.3%。同时,企业建有广东省高性能环保热熔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中石化湖南石化共同建立热熔胶材料创新联合实验室,是中石化湖南石化除安踏集团外唯一合作的联合实验室,共同探索热熔胶各项性能与应用。
本嘉新材料&中石化湖南石化共同建热熔胶材料创新联合实验室
在这样的投入之下,一系列的科技成果诞生。企业目前共申请专利46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实用新型专利24件;已授权专利25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19件。环保型PSA热熔胶制备关键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成果被评为国内领先水平。
高研发投入带来了高市场回报。本嘉新材料在2021年销售收入破两亿元后,连续年销售增幅超亿元,至2023年已经突破4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超30%。
这种高成长性现象,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与重视。目前,本嘉新材料已获评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南海区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企业,是当地的“纳税大户”。
本嘉新材料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质
随着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的浪潮来袭,本嘉新材料率先谋划,积极拥抱改革浪潮,与中国移动佛山分公司签约合作投入600多万开展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ERP/MES/WMS/APS/PLC/PLM/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建立热熔胶行业数字化工厂标杆,最终达到运营全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透明化和规范化标准,生产效率和交付能力大大提高。
对于未来发展,本嘉新材料有着清晰的战略发展目标,侧重发展新材料新质生产力,谋划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在第一个五年收官,第二个五年开启之际,本嘉新材料除了在国内继续布局存量市场,还将加快海外市场布局。据悉,2024年,本嘉新材料计划在佛山打造第三条产线投产,计划营收规模达到5.1亿元;2025年,企业计划在宁波生产基地建设生产线;预计2026年,总产能可达10万吨,营收规模突破7亿元,筹划IPO上市;2027、2028年,则将进一步推动海外生产基地建设。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5-11 19:32:21
2024-05-06 10:40:19
2024-04-29 16:24:57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