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60多年前照片背后的“棉花故事”
1960年,《人民画报》第21期封面照片:高学兰正向艾贾汗讲述并比划棉花打顶等种植技巧。
高学兰回忆,那年夏天,维吾尔族老乡来到自己当时的工作单位塔里木第一农场(简称“塔一场”,今新疆尉犁县塔里木乡)交流并学习技术,“我拔了一株棉花茎秆,跟她讲哪些枝叶要掐掉,这样能减少无效的养分消耗,让棉铃变得更大、吐出更多棉絮。”
上世纪50年代,高学兰从老家山东来到新疆工作。她说,那时候在沙漠边上筹建塔一场时,自己和同事们最开始住“地窝子”,透过稻草覆盖的“屋檐”,晚上能看到星星。
“我们用坎土曼犁地,建设了不少大条田,好在棉花也长了起来。”高学兰说。
塔一场建成了农田、灌溉设施,培育了防风林带后,高学兰和同事们又被派往更加荒芜的地带开荒,即现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四团。在一代代人的开发下,如今,该团成为了一个阡陌成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的绿洲团场。而“棉花故事”依然在延续。
“通过‘膜下滴水冬灌’技术,孜然可以在开春的时候早播早发,后可复播棉花等农作物,能实现一年两收。”在一处棉花套种孜然示范基地,第二师三十四团三级调研员顾义介绍,套种孜然有助棉花苗抗风抗冻,而且有利棉株塑形,提高采棉机作业时的采净率。
回到曾经挥洒过汗水的地方,高学兰说:“现在种植水平可比我们那时候高多了。”
高学兰和相关工作人员曾尝试寻找艾贾汗,但尚无音信。两人的故事被绘制在展示墙上,高学兰凝望自己和艾贾汗年轻时的模样,两人幸福的笑容凝固成永恒。(赵晨捷、古扎丽努尔·塔依尔江)
责任编辑:文杰
推荐阅读
2月8日,南方地区雨雪天气过程趋于结束,随着气温升高,生产生活秩序正逐渐恢复,多地持续做好交通、电力等后续保障工作,确保群众安心过节。
2024-02-09 11:51:06
临近春节,位于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的金贵集贸市场比往常更加热闹。商户田仕鹏的年货摊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春联、福字,一串串仿真辣椒、灯笼等精美工艺品。
2024-02-08 10:37:34
近日,一场属于孩子们的“藏装派对”在西藏拉萨举办。活动中,老师向孩子们讲解藏历新年的传统习俗,还通过绘本介绍十二生肖的来历,为即将到来的新年预热。
2024-02-06 21:20:15
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 题:“村晚”开场!中国乡村文化IP释放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 一场中国人独有的乡村“年会”正在开场,“村晚”这个中国乡村文化最大IP以实力
2024-02-04 11:43:41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