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怨无悔从医路,“一呼一吸”总关情 ——记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刘艳宾
1985年,刘艳宾在原衡阳医学院读大学期间光荣入党,从那时起,“救死扶伤、守护生命”的信念也深深地铭刻进了她的心里。
1990年,刘艳宾入职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就和呼吸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曾先后赴湘雅医院、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等多家知名医院进修学习,通过不断治病救人、攻坚克难,由一名普通的医生成长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以仁心仁术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为防止父亲发生意外,她比我们还着急”
一呼一吸,看似如此轻松,却关乎着每个人的性命;患者的一呼一吸,或轻或重,始终牵动着刘艳宾的心。
2022年的一天,一名年逾七旬的湘钢退休工人,因咯血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就医,经详细病史询问发现患者为突发性咯血,既往没有肺部、心血管方面等能引起咯血的常见病因。
患者咯血的原因到底在哪里?科室主任、主任医师刘艳宾在仔细阅读患者胸部CT片时,敏锐地发现其右主支气管处内有异物!
“这个异物横嵌在主支气管里,造成了支气管壁损伤,所以患者咯血。”刘艳宾说,“并且异物毗邻肺动脉,一旦造成肺动脉损伤,后果不堪设想……”
刘艳宾果断安排患者立即住院治疗,但患者因子女远在他乡,加上对疾病的恐惧,已自行回家。想到患者异物存留在支气管里的巨大隐患,刘艳宾心急如焚,她协同科内医护人员反复拨打患者电话,通过多方努力,老人和他的儿子终于回到科室住院治疗。
由于患者异物嵌顿的位置特殊、情况复杂、病情危重,刘艳宾当即组织医院血管介入科、放射科、麻醉手术室、胸外科等多学科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支气管镜下介入手术取异物及相关并发症的抢救应急预案;同时详尽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了治疗方案、风险预案及预后等,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安心接受治疗。最终经过手术找到了患者咯血的原因--原来是一个月之前老人喝鸡汤时混进的一块Y字型鸡骨头。
“怕父亲发生意外,刘主任和科室人员想尽办法联系我们,比我们还着急……”患者康复出院的那一天,他儿子送来锦旗时非常感动,“这次住院是我父亲就医体验感最好的一次。”
“她不但能治‘身病’,还能治‘心病’”
每次只要刘艳宾出现在病房里、走廊上,患者和患者家属都会热情地跟她打招呼。“看到刘主任,我们心里就有底了。”许多患者说,“她不但能治好我们身体上的病,还能治好我们的‘心病’。”
2021年,一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从省级医院转到了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老太太患有慢阻肺、支气管哮喘、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同时合并泛耐药细菌、曲霉菌、结核菌感染及严重低蛋白血症等,刚入院几乎不吃不喝,全身浮肿,呈恶病质状态。
刘艳宾立即率领科室医护人员对老太太进行精心治疗。她每天都抽出时间去老太太床边看望,了解患者的病情是否有改善,治疗效果如何等。老太太接受抗曲霉菌及抗结核菌的药物治疗时有诸多不良反应,尤其表现在吃不下饭、恶心呕吐,刘艳宾就为其量身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精准用药减轻患者痛苦;因疾病严重,患者一度对治疗丧失信心,刘艳宾经常轻言细语地和老太太唠家常,嘘寒问暖,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规范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团队细致暖心的关怀下,原本奄奄一息的老太太病情逐渐好转,半个月后饮食恢复正常,生活可以自理。那天,重获“新生”的老太太对着刘艳宾和科室那块“湘潭市优质护理服务先进病房”的牌匾,深情地竖起了大拇指。
从医路上,她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为推进“心连心走基层、面对面解难题”活动,2020年9月,刘艳宾和市一医院一批专家下沉到湘鹤医院进行技术帮扶,协助该院成立并规范建设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她的带领下,专科建设稳步成熟,周边很多患者能就近医治,一些疑难少见病也在基层医院迎刃而解。
2021年底,一名患者因发热、咳嗽在湘鹤医院附近的诊所服中药、打点滴,治疗了十多天不见好转,便来到湘鹤医院。刘艳宾接诊后,在患者肺部CT片中发现肺结节,询问患者时,在患者不经易的描述中敏锐地捕捉到其邻居是个养鸽爱好者。凭着这个线索,刘艳宾指导湘鹤医院医生对患者进行气管镜检查,从而明确诊断为肺隐球菌病。之后,刘艳宾指导科室对患者进行规律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患者痊愈出院。
有着37年党龄的刘艳宾,从不忘记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科室的工作。查房、坐诊、讲课、抢救危重症患者……每天,刘艳宾都在工作岗位上奋斗,也曾多次获得优秀科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好医生等荣誉,在救死扶伤、守护健康的道路上,她始终牢记着这八个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通讯员 张红斌 袁雯)
责任编辑:熊圆圆
2022-10-01 16:06:55
2022-10-01 16:06:55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