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所及》成瑞娴回顾展在杭州启幕 以画笔叩问宇宙之谜
3月22日,备受瞩目的成瑞娴回顾展《灵光所及》在中心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全面呈现了女性艺术家成瑞娴跨越四十余年的艺术创作生涯,通过“早期创作(1980-2004)”、“聚焦中心(2005-2016)”、“未来完成时(2017至今)”三个阶段的梳理,展现了她对艺术历史、精神符号以及跨文化融合的深刻探索。
从符号解构到宇宙对话
成瑞娴的艺术创作始于抽象表现主义,并逐步融汇时空隐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视觉语言。她的作品不仅是对形式的探索,更是对宇宙奥秘的叩问。展览主题《灵光所及》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她艺术旅程的精神内核——通过画笔揭示不可见之物,将观者引入超验世界的对话。
艺术作为治愈的范式
成瑞娴始终以“画出不可见之物”为使命,拒绝符号的固化解读,转而通过象形文字般的视觉力量,将隐喻熔于一炉。她的作品不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是对内在心灵与宇宙奥秘的探索。正如她所言:“我的画布是观者与超验世界对话的媒介。”这种将精神性锚定于具体物像的实践,不仅挑战了理性主义的边界,更为图像泛滥时代的现代心灵提供了凝视深邃的勇气。
一场东西方智慧的当代共鸣
在成瑞娴的视觉语汇中,东方美学精髓与西方形而上思辨完成了一次超越时空的对话。她的符号系统既承载着中国古典画论中“气韵生动”的生命律动——水墨般的晕染笔触如经络蜿蜒;又呼应着西方几何符号的象征秩序,以黄金分割的圆形、无限延展的锥体、莫比乌斯环的拓扑结构,构建起柏拉图式的理想宇宙模型。
在展览开幕式后,成瑞娴携其最新著作《在世界的编织中——绘画中的炼金术》进行签售活动。该书深入探讨了她多年来在艺术创作中对宇宙、精神性以及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思考,结合了大量展览中的作品图片和创作背后的故事,为观众提供了更深入理解其艺术理念的窗口。
《灵光所及》成瑞娴回顾展将持续至2025年6月22日,展览地点为杭州中心美术馆(杭州市拱墅区展览东路150号杭州中心L3)。欢迎广大艺术爱好者与公众前来参观,感受成瑞娴作品中理性与灵性交汇的独特魅力。
成瑞娴(Emily Cheng),1953 年出生美国,在罗德岛设计学院获得绘画学士学位,并在纽约工作室学院学习了三年,目前生活、工作于纽约。曾在布朗克斯博物馆、台北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台北)、深圳美术馆、马尼拉大都会博物馆;以及菲律宾马尼拉的阿亚拉博物馆、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香港汉雅轩、梅花画廊和 Bravin Post Lee 画廊等办过个展。作品曾入选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耶尔巴布埃纳当代艺术中心,旧金山,美国国家艺术学院;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纽约卡托纳艺术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苏富比,纽约,上海 MOCA,Contrast 画廊,上海,以及 2020 湖北三年展等。
活动策展人理查德·维恩(Richard Vine)曾担《美国艺术》杂志的主编,任职期间撰写过数百篇评论文章和评论。他的八本著作包括职业生涯回顾《奥德·内尔德鲁姆:绘画、素描与速写》(2001年)和艺术史著作《新中国,新艺术》(2008年)。2016年,他出版了艺术界犯罪小说《SoHo Sins》。维恩曾在新学院、芝加哥艺术学院、纽约大学和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大学任教。此外,他还在全球各地的博物馆和文化机构讲学,并在中国美术馆、新德里国家艺术学院、纽约约翰-杰伊刑事司法学院、杭州中央美术馆以及纽约的Studio Artego、Bienvenu Steinberg和J画廊策划过展览。
责任编辑:李玥
2025-03-15 21:12:50
2025-03-14 18:15:00
2025-03-13 19:11:31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