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满振兴之“弓”写好“土特产”的大文章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其中“土特产”是一篇大文章,凝聚着基层农民的心血和汗水。要围绕“土”布局,聚焦“特”拔节,驱动“产”升级不断提升乡村的“造血”能力,持续拉满振兴之“弓”,用心用情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立足一方水“土”,拉满产业振兴之“弓”。敬一缕青山,亲一汪碧水。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士地上,农村城市面积比例高达94.7%,要牢牢守住这片水“土”,一体推进保护、耕耘、发展,始终坚持科技赋能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着力开发乡土资源探索“引人入村”,奋力集中最大优势、汇聚最强力量、规划最优路径,激活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逻辑”,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绿色农耕、生态康养等产业,注入“活力因子”让“土地”活起来、动起来、美起来。
突出地域“特”色,擦亮农业发展之“箭”。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片地域、一个地方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特点和特色,江南以“水”见长,东北的黑土以“肥”著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地域孕育一种文化,时至今日这种特色在时代元素的加持下依旧熠熠闪光。产业发展离不开“地域特色”的载体,必须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既要聚焦本地谋定位,又要扎根本地找亮点,更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深挖藏在农村深处的“特色因子”,宜种则种、宜果则果、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推动乡村资源多元化配置、特色化提质、一体化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打造更多有特色、有认可度、有竞争力的“金字招牌”。
融合“产”才链条,锚定乡村振兴之“靶”。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农业产业,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如果没有人才支撑,产业振兴就是一句空话。要聚力产才融合,构建全链条的人才发现、培育、使用、保障机制。一方面,要全力以赴“引雁归巢”,坚持把乡村一线作为培养“后继有人”的主阵地,用好政策打好“乡情牌”,鼓励返乡就业创业。另一方面,要多措并举“助高飞”,优化本土人才育人环境,以产业发展为农民拓展就业增收渠道,以农民归乡为产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实现产才融合“双向奔赴”,切实以待遇留心、以产业留人、以发展动人,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冢镇政府 黄丹洁)
责任编辑:柯鹏
2024-10-30 22:15:20
2024-10-30 18:09:49
2024-10-23 18:12:56
2024-10-22 20:47:40
2024-10-18 20:15:21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