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高质量绘就乡村振兴和美蓝图
要建设强大的国家,必须首先实现农业的强大。农业的强大是实现国家强盛的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运用“千万工程”的经验,建立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长效机制。乡村振兴不仅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也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要在建强基层党组织上下功夫,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为了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要做的是优化和充实村级“两委”班子,重点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等优秀群体中选拔村两委干部。这样做旨在提升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确保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核心作用。同时,需要将优势资源集中投向组织建设相对薄弱的地区和乡村振兴任务艰巨的地方,推动政策、资金和人才向基层倾斜。通过这些措施,将基层党组织的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动力,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
要在优化人居环境上下功夫,提升乡村振兴“新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展现乡村新风貌。通过实施“千万工程”,以整治村居环境为重点,开展城乡绿化美化行动,将许多传统村庄转变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农村,持续推动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的改善,为村庄的未来发展打造了闪亮的金名片。建设美丽乡村不仅需要多措并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还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生态治理模式,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合理规划布局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既要顺应生态旅游与绿色消费的需求,也要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推动全域绿色共富转型,拓宽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有效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还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要在发展特色产业上做文章,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没有高质量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必须聚焦现代农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构建起完善的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进而推动乡村生活的富裕。探索“党建+产业”的新模式,通过整合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和产业大户等资源,实现党群联动,共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不断拓展农民致富的渠道。通过构建完善的乡村产业体系,打造特色高效益的产业,以及探索“党建+产业”的新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生活的富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通过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提升乡村振兴“新面貌”,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三把钥匙,我们就一定能打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蓝图之门。(独石沟乡:景悦)
责任编辑:柯鹏
2024-10-11 18:59:53
2024-10-06 00:36:30
2024-10-01 12:09:42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