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之桥跨海疆,交流之帆扬梦想——浙海大携手浙工大开展三下乡联谊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彼此助推的浪涛。而今,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是时代留给青年的又一命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海洋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在我们之间又能产生怎样的碰撞?理 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 想的真理。2024年7月16日,浙江海洋大学“海韵绿行,向蓝而生”党员小先生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团与浙江工业大学“青洄游 ·定海兴”社会实践队开展了三下乡社会实践联谊交流活动。
历史长廊漫步,校史馆中寻根
校史馆是学校发展历程的缩影,记录了学校从创立到壮大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和里程碑,既为联谊交流,必然要去的便是校史馆。我们带领浙工大的实践队来到浙江海洋大学校史馆。通过此次交流,我们传承与弘扬了校园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了浙海大的建校历程和光辉岁月。校史馆不仅展示了学校的历史,还常常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参观过程中,我们两个团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珍贵文物,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强综合素质。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通过参观校史馆,我们深刻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规律性,增强历史意识。此次交流不仅有助于增进团队之间的了解,还能激发各团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图为浙海大实践团和浙工大实践队参观浙江海洋大学校史馆。高金禹 供图
深蓝秘境探奇趣,海洋博物启新知
海洋新质生产力展览馆,从新质生产力的定义入手,指出的便是我校的多门优势学科发扬海洋特色,深耕蓝海,积极实践,为海洋科学应用领域不断产出优秀科研成果。新质生产力所具有的特征决定其“新”不只是要创新,还要为生产力服务,要有质的要求。在此交流过程中,我们深入挖掘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学习推广海洋生态保护的方法措施,努力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的台阶,通过向浙工大实践队讲述我们浙江海洋大学“海韵绿行,向蓝而生”党员小先生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团的活动主题和中心思 想,从而更加强化了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独属海洋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贯彻落实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战略。

图为浙海大实践团成员洪德华向浙工大实践队成员讲解大型船舶数字化建造技术。高金禹 供图
绿水青 山兴产业,乡村振兴富民生
临近此次交流的尾声,我们和浙工大的实践队集于浙江海洋大学长峙校区工科楼120教室,开展了以三下乡实践活动经验交流为题的分享讨论会,也借此次机会,我们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不仅需要满腔热情,更需要脚踏实地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去田间地头“接地气”“沾泥土”,扎下根来快速成长,要俯下身,沉下心做好一件件实事小事。

图为浙海大实践团队长孙赫作三下乡经验的交流分享。高金禹 供图
通过这次“三下乡”联谊实践活动,我们团队也收获了很多。不仅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还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征途漫漫,惟有奋斗。面向未来,新时代的青年要在祖国的大舞台上挺膺担当、奋发有为,以昂扬的姿态追逐青春梦想,继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青春业绩!(通讯员 周倩)

图为两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的合影。高金禹 供图
队伍:浙江海洋大学“海韵绿行,向蓝而生”党员小先生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团
指导老师:胡金保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8-22 12:07:23
2024-08-19 09:59:52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