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阜界古韵青春织梦界首共筑振兴之路
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匠心撷英”实践团一行10人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刘畅的带领下,以探寻非遗足迹为起点,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于2024年7月15日来到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与当地文化馆协同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主要聚焦于国家级非遗彩陶的探索,以及用公益授课助力非遗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郭毅 邓可豪)
启幕新篇章,共赢新机遇
7月14日,安信工"匠心撷英”实践团在博行楼S506会议室举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指导老师孙宏、刘畅及实践团全体成员出席本次会议。会上实践团负责人郭毅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概述,同时介绍本次活动的相关信息以及相关要求。对实践团成员强调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开拓意识。随后刘畅作为思政指导老师对实践团成员提出了三点要求:希望同学们积极探索,不怕困难,在平凡的实践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发挥专业所长,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怀揣对非遗文化的敬畏与热爱,用心去感受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在活动中,要保持专注和耐心,深入挖掘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增强安全意识,要以保证安全为首要前提,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展示安信工青年的风采和学识。孙宏老师则重点提出要积极开展“非遗宣扬活动”、宣传“非遗文化”、寻找“非遗传承人”,并指出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是广大青年学生认识社会、增长才干、砥砺品格的重要途径,同学们要以实际行动来践行“三下乡理念”。同时一定注意安全防范。
图为指导老师讲话。邓可豪 供图
实践团将前往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开展本次活动,深入了解非遗传承在界首地区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探索非遗传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为其制定有效的非遗传承方案,促进非遗发展。
图为线下启动仪式实践团全体成员合照。邓可豪 供图
相逢盛夏,共绘华章
7月15日,安信工“匠心撷英”实践团一行抵达阜阳界首市,正式开展以“踏寻阜界古韵,青春织梦界首,共筑振兴之路”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满怀热情,期待在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深入探寻和学习当地的非遗文化。抵达界首市后,实践团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文化 部门的热情接待。次日,团队成员们前往界首市文化馆,与当地文化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商讨。在文化馆的引导下,实践团对界首市的非遗项目有了更为直观和全面的了解,为后续的活动安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抵达界首南站站前合影。邓可豪 供图
次日交流会上,界首市文化馆王海涛馆长对于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隆重的接待,会上界首市文化馆馆长王海涛与他们积极探讨和对接相关工作,并表示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实践团成员也认真听取和积极交流,为双方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实践团与界首市文化馆对接会现场照片。邓可豪 供图
图为实践团全体成员与界首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合影。邓可豪供图
匠心独运,彩陶遗梦
7月17日,安信工“匠心撷英”实践团带着对艺术的深厚情感和文化传承的使命,在风景如画的界首市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探索之旅。实践团成员们们怀着敬仰与好奇来到了国家级非遗彩陶传承人卢群山老师与卢莉华的工作室。卢群山老师与卢莉华老师,作为彩陶非遗的第一批传承人,以其精湛的卢家彩陶技艺和对传统艺术的坚守,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图为卢群山工作室彩陶成品。郭毅 供图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实践团成员们在卢群山的工作室里,感受到了这般诗意的场景。卢群山,一位将生命献给彩陶艺术的匠人,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和超凡脱俗的技艺,在当地乃至更广泛的领域内享有盛誉,他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著称。
图为参观卢群山大师工作室。郭毅 供图
图为参观卢莉华大师工作室。邓可豪 供图
土为纸张,手为笔墨
为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尤其是界首泥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7月18日安信工“匠心撷英”实践团赴界首市存世艺术馆,开展了一次深度调研活动。通过与传承人的交流学习,记录泥人制作工艺,探究其文化内涵,以期保护与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了界首泥人传承人的工作室,亲眼见证了泥人从泥土到艺术品的蜕变过程。传承人亲自演示泥人的塑形、上色等关键步骤,讲解了泥人选择、模具制作、细节雕刻等技艺要领。
图为泥人非遗技艺传承人张存世大师采访图。郭毅 供图
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亲自动手尝试制作简单的泥人模型,感受匠人精神。与传承人进行深度访谈,了解界首泥人的历史渊源、艺术风格变迁,以及传承人在技艺保持与创新方面的思考与实践。通过本次调研,实践团成员深切体会到了界首泥人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匠人的执着追求。每一件泥人作品不仅是艺术的体现,更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界首人民的生活智慧与情感寄托。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这是一次心灵与技艺的双重洗礼,更加坚定了他们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决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存世艺术馆展品图。郭毅 供图
图为存世艺术馆砖雕展品。邓可豪 供图
彩绘界首,童心扎染
次日,安信工“匠心撷英”实践团,怀揣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与传承责任,旨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宣传活动,让古老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生,特别是让年轻一代的心灵得以滋养与启迪。在界首市文化馆这一充满文化氛围的殿堂里,两场别开生面的公益课活动相继拉开帷幕,吸引了众多5-8岁小朋友的热情参与。
活动伊始,实践团负责人郭毅使用PPT向小朋友们简要讲解了彩绘的背景、基础知识与技巧以及扎染课程的相关介绍。在这期间,他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迅速地拉近了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之间的距离,为后面课程的开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图为实践团成员指导与课堂现场小朋友们的作品。邓可豪 供图
此次非遗文化宣传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界首市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与协助。文化馆不仅为活动提供了宽敞明亮的场地与完善的设施,还积极协助实践团进行前期宣传与后期总结工作,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与广泛传播。这种政府与高校之间的紧密合作,不仅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也为未来更多类似活动的举办树立了典范。
展望未来,安信工“匠心撷英”暑期社会实践团将继续秉承传承与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更多有效的非遗文化传播方式与方法。他们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与坚持,定能让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关注到非遗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指导老师与小朋友们的合影。邓可豪 供图
一锅红烧史,满街熏鸡香
为了深入挖掘与传承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安信工“匠心撷英”实践团在实践过程中特别策划了一次美食非遗技艺探访之旅。本次活动聚焦于界首市两大传统美食——吕长明红烧牛肉与李良成熏鸡,旨在通过亲手学习与实践,深入了解这些非遗技艺的历史渊源、制作流程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
图为实践团成员调研吕长明红烧牛肉过程。邓可豪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调研李良成熏鸡非遗传习地的过程。邓可豪 供图
通过此次非遗技艺实践,实践团成员不仅学到了吕长明红烧牛肉与李良成熏鸡的制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刻体会到每一道非遗美食背后承载的不仅是味道,更是历史与文化的沉淀。成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实践不仅是一次美食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精神文化的洗礼,未来将致力于将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下去。此次非遗技艺实践,不仅是一次技艺的传承,更是一次文化与情感的联结。它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责任感,为非遗保护与传承事业贡献了一份青春力量。
鳞片生辉,拓痕传情
实践第六天,为深入挖掘与传承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安信工“匠心撷英”实践团来到曹田沟公园,聚焦鱼拓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技艺,通过实践体验与文化交流,旨在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同时向公众普及非遗知识,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图为实践团成员调研参观体验界首鱼拓。邓可豪 供图
通过亲身体验界首鱼拓的制作过程,实践团成员不仅学会了这项古老的技艺,更重要的是,深刻体会到了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精神与文化守护者的责任担当。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外生活,也为界首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青年一代在文化传承中的积极角色与创新思维。每一次鱼拓的拓印,都是对历史的一次触摸;每一次文化的传播,都是对未来的承诺。安信工“匠心撷英”实践团在界首鱼拓的实践中,不仅留下了珍贵的文化记忆,也播撒下了一颗颗热爱与尊重传统文化的种子,期待在未来的时间里,这些种子能够茁壮成长,绽放出更加灿烂的文化之花。
馆校携手,一苇以航
在国家大力推动大学生三下乡政策的浪潮中,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7月22日,时间来到实践的最后一天,一场别具意义的挂牌仪式在界首市文化馆隆重举行,此次仪式不仅是三下乡政策落地的真实写照,还是新时代下新的文化传承之旅。
首先,在文化馆刘阿香老师的引领下,实践团成员踏入了界首市文化馆的殿堂,与文化馆馆长王海涛共同举行了庄重的签约仪式。在签约仪式开启前夕,实践团率先向文化馆阐述了近几日的实践成果。文化馆馆长王海涛基于此发表了独到且深刻的意见与见解。紧接着,实践团与文化馆成功举行了挂牌仪式,并合影留存这一珍贵瞬间。
图为实践团负责人向王馆长汇报这几日成果与工作。邓可豪 供图
此次挂牌仪式,不单是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与界首市文化馆携手合作的起始之点,更是双方齐心协力共同弘扬非遗文化的崭新开端。其意义深远,它为双方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有助于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同时,也为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更多人能够领略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馆长王海涛合影。邓可豪 供图
致此,安信工“匠心撷英”实践团圆满完成此次的三下乡旅途。本次非遗技艺调研不仅加深了实践团成员对界首市非遗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也促进了非遗传承人与年轻一代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实践团成员被非遗技艺的魅力深深吸引,同时对传承人坚守传统、不断创新的精神表示由衷的敬佩。通过此次调研,大家意识到非遗技艺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珍视和守护。
安信工“匠心撷英”实践团的非遗技艺调研之旅,虽然已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我们的探索与传承之路才刚刚开始。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这些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智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8-13 20:33:11
2024-08-08 18:05:34
2024-08-06 21:18:31
2024-08-06 18:08:24
2024-08-05 20:36:29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
24小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