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华韵潮声”实践队赴潮州市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活动
为助力乡村振兴,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华韵潮声”实践队,于7月9日至13日赴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溪口村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活动。本次活动由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教师李颖和陆杰指导,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校园推普课堂、传统文化认同教育、本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研等系列活动,得到了潮州市教育局、溪口村村委的大力支持。

华南农业大学师生出发前于校史馆合影(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语言之花,绽放乡村
这次活动的筹备阶段,在李颖老师的指导下,深入学习语言文字相关制度法规,通过梳理普通话相关知识,强化了团队成员的普通话教学技能。7月10日,各项工作万事俱备,团队前往潮州市教育局,与市语委办主任许少兰深度对话。许少兰向团队成员介绍了潮州市语言文字工作情况,分享了推普工作经验,表达了对本次推普工作的信心和期望,为推普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指导。

人文与法学学院教师李颖于六号楼指导“华韵潮声”队队员(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华韵潮声”团队对话潮州市教育局语委办许老师(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寓教于乐,趣味课堂
7月11日,团队结合当地地方特色和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以田园诗歌为素材,进行现场朗诵教学,传授节拍、拖腔等古诗词诵读技巧,为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溪口村凤喈小学的42名学生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推普课堂。为了让同学们学好普通话,同时也重视有古方言的“活化石”之称的潮汕话,团队带领同学们吟唱潮汕童谣、感受地方方言的独特魅力。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教师满忠训为凤喈小学的学生上课(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互动环节中,猜诗句、绕口令、成语接龙、方言与普通话互译等益智小游戏启迪了同学们对汉字构造及音律的思考,激发了同学们普通话学习的兴趣。

华南农业大学“华韵潮声”队郑嘉妮同学以绕口令等游戏与凤喈小学的学生互动(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潮祠古韵,欢乐研学
古祠流芳四百载,文脉相传贯古今。团队考察了溪口村村内五座古祠,为凤喈小学学生组织了一次独特的祠堂研学活动。本次研学活动共有42名凤喈小学学生参与,团队带领同学们前往拥有四百年历史的戴氏祖祠参观学习,结合祠纪、牌匾、对联、壁画等祠堂景观,用普通话讲述独具特色的家族历史故事和潮汕民间传说。通过此次传统文化教育,同学们反响热烈,表示活动不仅可以感受先辈智慧,同时可以提高对潮汕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华南农业大学“华韵潮声”队许宇翔同学向凤喈小学的学生介绍祠堂壁画故事(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实地调研,精准推普
7月12日至7月13日,团队成员分批实地走访溪口村及周边村落,总共发放并收集50余份线下问卷,对当地群众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使用情感进行了解。针对当地普通话使用率和普及率较低的问题,团队成员向村民传授普通话发音技巧,鼓励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主动练习、积极使用普通话,争做规范语言的实践者、传播者和倡导者,共同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此次调研不仅为实践队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为后续推普工作的精准施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南农业大学“华韵潮声”队杜潇婷同学进行实地调研(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本次推普实践活动以在校学生、留守老人为主要对象,以课堂教学和调研访谈为抓手,旨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普通话在当地群众日常生活场景的使用频率,减少与外来人员沟通交流的语言障碍,推动当地乡村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当地居民使用普通话的积极性得到提升,保护当地传统文化的意识也有所提高。
展望未来,华南农业大学“华韵潮声”实践队将继续扎根乡村基层,以语言为钥,让语言和文化的力量在乡村大地绽放光彩,助力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作者:莫程文 杜潇婷 许宇翔)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7-17 12:25:17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