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教科院专家到彭州中学附属小学指导高品质学校建设工作
初心如雪见天地,
静待寒去万物生。
在温暖的冬日里,
我们沐浴智慧的清辉,与成长对话;
我们满怀热忱与梦想,与未来同行。
为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促进学校高品质发展,近日,彭州中学附属小学特邀成都市教科院副院长谭文丽、成都市教科院教师发展所所长助理王琴、成都市教科院教研员何赳立老师、沈丹老师,从教师发展和课题研究两方面对学校高质量发展作了全面深入的指导。
学校发展
教师先行
教师是学校实现育人功能的重要资源,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不仅关乎学校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决定了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附小自建校以来,一直重视教师发展,扎实做好教师培训。
在前期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专家们对附小的教师结构、培训计划有了全面了解。沈丹老师认为,教师的成长要经历“死去活来”的过程。只有经历课标研读、教材学习的沉浸式磨练,才能迎来教学能力、课堂品质的显著提升;只有做好低阶思维量的积累,才能实现高阶思维点亮课堂。
何赳立老师根据学校教师具体情况,建议教师培训要确立量化的发展目标,坚持“四路径”,要在学校发展规划指导下做好教师发展规划。
王琴老师指出,教师培训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学习与梳理,在校本教研的课例研修中,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赋能的路径实现自我成长。
质量为本
科研强校
刘永娟副主任以“家在湔江”为主题,向专家们汇报了学校“以文化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的项目式博物馆课程”的研究,专家们对学校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细致指导。
王琴老师提出校本教研是课题研究最扎实的做法,把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以问题导向,用数据赋能,才能建设一支具备反思性、智慧性和研究性的教师队伍。
成都市教科院副院长谭文丽以“磨砺、蜕变、陪伴、促进”为关键词,对学校教师发展和教科研工作作了高屋建瓴的指导。
谭院长指出,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个体的学习与磨练,更离不开集体的陪伴与引领。附小要立足基础、以人为本,通过教师发展的“三抓手”,激发教师向学的主动性、内驱力,使每一位教师想学、能学、会学,培养具备丰富学科知识和扎实教学技能的教师群体。青年教师要深入学习课标、教材,做到知识、技能双过关;骨干教师要在实践与反思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风格;名师要实现教育思 想、理念的萃取,以带领群体走向卓越为己任。要将教师发展与教科研相结合,做群众性教育科研,从微型课题、小课题做起,让每一位老师成为自己课堂的反思者、研究者。附小作为一所高品质、新体制学校,在教师培训与教科研方面要结合具体案例,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梳理出可供借鉴与推广的典型经验。
教育需要深耕,学习是最美的遇见。专家的引领为学校的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彭州中学附属小学党支部书记牟忠瑜代表学校感谢教科院专家的悉心指导,并表示附小将沿着专家们指引的方向,扎根课堂,深耕教育,共谱附小发展新篇章!(彭州中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祁霞
2024-01-14 18:06:09
2024-01-11 19:10:14
2024-01-10 18:21:15
2024-01-10 12:22:41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