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露天电影
说起露天电影,现在的年轻人应该感到很陌生了,但它确实曾是上世纪广大三线企业极为重要的文化休闲活动。当时露天电影简易的配置是在空旷的场地上,立起两根铁杆,中间挂上幕布,架起放映机和大喇叭,就可以放映电影了。
但是在桂北航天,这个配置升级了。进入电影场,有两扇小门,两扇门之间是两层小楼,就是放映室了。幕布变成了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圆弧形屏幕墙,屏幕墙前还有一个巨型舞台,舞台前方是观众坐席,呈阶梯状分布,保证各个区域内的观众都能完整观看电影。而且比较巧妙的是,阶梯下面架空的区域做成了各种活动室,诸如图书阅览室、书画室、乒乓球室等,在当时,这块综合式场地绝对是文化中心。
自1976年建厂初期,桂北航天这个地处市中心偏远的航天企业就开始聘请专人放露天电影,丰富职工及其职工家属、周边村民、技校学生的文化生活,在那个没有付费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年代,是无数人工作之余的消遣,给他们留下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露天电影一放就是二十年,我从建厂初期就放到了1996年。”当时的露天电影放映员冯师傅回忆道。桂北航天曾经的露天电影场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同时观看电影,可谓是“巨型影院”。
那时候的露天电影绝对火爆,据电影放映员冯师傅回忆,中午将晚上要放映的电影海报或影片信息用大红纸写好,张贴在食堂门口,等到夜幕降临,一束耀眼的白光投射到荧幕上,大喇叭里响起音乐,观众就开始奔向电影场,不一会儿就围得水泄不通,甚至有周边村民步行几公里来看电影的。影场内最常见的场景就是观影者带上瓜子、水果等零食,甚至有的带上西瓜、啤酒和汽水等食物,簇拥着去看电影,就像赶圩好不热闹。去看电影的观众,还得自带坐垫,因为坐席是水泥的,冬天太冷,夏天太热,为了舒适观影,观众们都会自行带上坐垫。
据看过露天电影的职工回忆,那时候的影片各式各样,《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队》《甜蜜的事业》《喜盈门》等等,给匮乏的业余生活带来了十分多的欢乐。有职工记忆犹新的是,厂里的露天电影还放过3D的《枪手哈特》,当时戴着3D眼镜,感受子弹飞过的瞬间,把小孩子吓得嗷嗷大叫,好不刺激。还有一些职工回忆起“八卦”:有时候并不是单纯的去看电影,好多年轻的小情侣就是借着看电影的机会约会呢!那时因为一起去看电影而互生好感最后喜结连理的佳话不在少数。
从2002年起,中国电影从胶片时代踏上数字征程。那时放电影,不像现在这样按下播放键即可,放映效果也比以前千差万别,对放映员的考验也是很大的,他们要到当时的柳州电影发行公司去拿回胶片,有些长的片子六七盘胶带,放映完之后,又要赶紧送回去,以便下一个电影场来拿片。为了让观众的观影过程更加流畅,放映的时候用两台放映机交替工作,及时换装胶片,放映员全程跟进,防止发生意外。一旦有突发情况,还得耐心解决。当年国家对电影放映员的技术等级定为八级,是工厂比较抢手的工作,得要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和较高的文化程度才行。放映员冯师傅说,“虽然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在当时,露天电影放映还是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快乐!而且挺自豪,大家对放映员也很尊重,经常会分一些小零食。”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露天电影场在上世纪90年代末被拆除,近年来,在露天电影厂的区域内,矗立了“东方红卫星”模型,一些地方种上了花草树木,还用拆下电影屏幕墙的砖头铺就了健康步道,露天电影也渐渐淡出职工群众心间,只有现在仍堆放在职工文化展厅的胶片放映机,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沉淀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在低声细语诉说着当初的光辉岁月和美好回忆……(作者:蒋季莲 李开拓 柳州长虹航天技术有限公司 )
责任编辑:柯鹏
2023-10-20 23:38:14
2023-10-20 16:04:53
2023-10-19 22:56:45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