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交节,探民族与节气传承之地
寒露,为秋季的第四个节气,于每年公历10月7日至9日内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生露凝,是为寒露。在古时,人们通过观物候得出寒露三候,以此辨明寒露时节的到来,即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这对应着大雁南来为宾、误指蛤蜊为雀、遍地菊花盛放的物景。
10月8日,今年的寒露时节正式到来。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戛洒镇,于寒露当日举办了一场节气文化活动。在活动中,人们会学习有关寒露的知识,并走进以寒露为主题的各色场景,置身其中领会寒露寓意。实际上每个节气日,戛洒镇的村民都会参与节气活动,响应节气传承,这彰显了当地各民族对二十四节气意蕴的重视与践行。
不少彝族和傣族村民,参与了此次寒露节气文化活动。在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除去这两个民族,全县共居住着哈尼族、拉祜族等1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至全县总人口的73.7%。不同民族在二十四节气构成的时令下生产生活,塑就了衍自二十四节气文化和习俗的多样传承。
具体而言,彝族通常将寒露节气称为“那米”或“笃耐”,取意为“落叶”。受寒露风影响,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彝族村民通常会提前收割玉米、采摘橘子等。在彝族的仪式里,他们还会举行丰收庆典和农民舞龙活动,将当年的农植收获奉献给神明,表达五谷丰登的祈愿。
从寒露到农作,是节气指引民族之物质生产;从收获到仪式,是节气赠予民族之文化生活。二者交织,促就了今日民族于节气之中的代代相承。自然,理解民族对节气的传承,绝不止于寒露,更不限于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在未来,请与我们同行,共同探寻节气与民族的传承之旅。
图文:李洪浩 易得香 冯元
责任编辑:李玥
2023-10-13 20:15:13
2023-10-13 12:15:41
2023-10-12 18:24:35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