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一中:初心如磐 奋楫笃行
一、汇聚
立夏是万物生长繁茂的时节。它代表着生命的循环和季节的变化,也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恰逢在2023年5月6日这个美好的立夏之时,四川省乐山一中廖大琴老师参加了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陕西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开班仪式暨第一次集中研修活动。来自全国13个不同省份的14位培养对象汇聚于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开启了为期三年的成长进阶之旅。
5月6日上午,进行了开班仪式。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办朱生营主任、陕西省教育厅王彬武处长、陕西师范大学陈新兵副校长、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干部学院李铁绳院长、黄怀平副院长,党怀兴教授等领导、部分陕西师大“双名计划”特聘导师和14位培育对象出席了启动仪式。与会领导与导师纷纷注解我们为何汇聚于此?又将如何整装再出发?如陕西师范大学陈新兵副校长,指出名师在于修德立身;名师在于精修业务;名师在于示范引领,永存进取之心,常怀为学、为人之事,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党怀兴教授解读了陕西师范大学关于新时代名师的3个维度、9个领域,27个课程模块的培养方案。首批教育部领航名师代表湖北省第二师范学院涂玉霞教授,分享了自己在陕师大收获的影响自己一生的3个礼物:“陕师大的学风、系统的思维模式、跨越式成长的理念”,对我们本届学员提出了重建自己、超越自己的两个准备。程红辉老师代表本届学员表示:一定珍惜机遇,三年培养期内坐得下来、学得进去;三年之后站得起来、走得出去。
与会领导为新时代名师培养对象颁发了培训专家聘书。
最后,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办朱生营主任做了重要讲话,要求新一期培养对象的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涵养道德情操、发扬奉献精神、提升能力水平、奋力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三年,陕西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也将按照“信仰坚定、思 想引领、实践创新、社会担当”的内涵要求,通过系统培养,帮助名师们凝练教育理念,提升教学创新能力,造就一批“灵魂高贵、学识扎实、情怀深厚”的教育家型教师,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引领促进名师发展。
自此懂得汇聚的意义,因何出发!
明白因何出发只是认知层面的知晓,离真正做到坚定前行还有一段距离,需要进一步提升思维与行思结合;接受系统性的、有规划的助推。于是陕西师大培养基地,结合以往培训经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考察,制定了科学、丰富、系统的课程方案,设定本次集中培训为期20天,以此达到重塑名师们的理念格局,提升理 论素养、明晰发展路径的目标。其课程内容涵盖专家报告、现场教学、课题研究、名著导读、工作室建设、专业诊断个性化培养、参观学习、自主研修、帮扶送教等丰富的形式和内容,以下为部分培训内容。
专家引领
5月7日,李源田教授的《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培养——为何与何为的逻辑理路与实施建议》
5月18号,李森教授的《创新人才培养与课堂教学变革》
专业诊断
5月8日,个性化成长,即名师专业能力诊断暨导师见面会。
政策解读
5月9日,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培训专家工作组黄贵珍秘书长的《名师培养的政策解读》
数字素养
5月10日,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干部培训学院葛文双副院长的《数字化教育转型教师教学必备的六大工具》
5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第一届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科学教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郑永和教授的《科学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参观研学
5月12日,参观研学,座谈交流(教育博物馆)
名著导读
5月14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周淑萍教授的《论语导读》
课题研究系列指导
郝长春教授讲授《跨学科研究课题设计》
李西营教授讲授《论文写作与投稿——以文本分析研究为例》
严文法教授讲授《课题申报与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二、前行
二十天的集中研修,导师们从不同维度注解国家对“双名计划”的意义、使命和责任,不断进阶提升学员的视野、格局与思维;学员们背着印有陕西师大”抱道不曲,拥书自雄“学风的书包,穿梭于教室、图书馆,或与导师请教、或与学友交流。明晰前行方向,用行动激活前行的步伐,在导师的指导下,拟定了我们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如我个人的发展规划行动路径为,第一年基础研修阶段:通过加强名著研读、加强团队建设、开展专项课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等方式,确定目标,提升情怀,强化理 论,明确理念 ;第二年深度学习阶段:通过梳理研究课题,形成物化成果;注重提升数字素养,并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支持和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深化基础,拓展视野,反思实践,凝练理念;第三年示范引领阶段:通过多方面地观察、思考和实践,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全面和具体的整合式尝试,不断发掘出创新的做法、方法和技术等方式,创新实践,形成特色,外化成果,推广引领。期待朝着目标,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能弯下来腰来脚踏实地,能潜下心来静心探索;永葆行而不辍,履践致远的信念,不负期待与时光。
三、感悟
期待在未来三年,为了达成国家“双名计划”的培养主旨,通过不断修习精进,努力成为有宽度,即具人文特色;有温度,即具人文底色;有力度,即具科研成色;有高度,即具专业亮色;有长度,即具学科本色的”五色五度“教师;努力成为为学、为事、为人师范的新时代“大先生。愿初心如磐,奋楫笃行,用真心去思考,用热情去体验,用毅力去奔跑,去迎接人生的再次生长。
责任编辑:祁霞
2023-05-25 22:30:08
2023-05-24 18:25:01
2023-05-20 12:13:11
2023-05-20 11:22:50
2023-05-18 19:34:40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