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截网络电信诈骗,守护客户财产安全
【典型案例】
近日,中信保诚人寿辽宁省分公司拦截一起新型电信诈骗案件,成功守护了我司客户的财产安全。2025年2月17日11时许,一名客户在官微操作了保单借款,因借款金额较大,我司客服人员进行了保全回访确认借款用途,客户年纪较大,表示不记得自己什么时间操作了贷款,客户的说辞立刻引起了客服人员的警觉,客服人员询问客户上午是否接到了异常电话,客户反馈上午有一个自称是工作人员告知客户本人名下的保险存在异常,需办理解绑之类的,否则会有资金损失,客户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导进行了“解绑”。经系统核查,保单在诈骗分子的指引下做了保单借款。客户知道自己遇上了电信诈骗后非常焦急,安抚好客户后,客服人员立刻联系总公司进行了付款拦截,并告知客户如何办理撤销保全业务的流程。由于拦截及时,客户的资金未受到损失。几个小时后,客户收到反诈中心来电,更加确认了自己差点受骗的事实,客户对我司的迅速反应给予了高度认可,并表示经历过此事后,下次遇到陌生电话,一定会多留个心眼。
【风险提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盯上了老年消费者这份“养老钱”,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认知能力不强的弱点,诱骗老年人掉进诈骗陷阱,各种新型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老年群体被骗案例时有发生,今天我们通过十大新型诈骗方式带你认识“养老诈骗”。
一、保健品诈骗
老年人一般都注重养生,诈骗分子便借此诱惑老年人高价购买毫无用处的保健品。一些受疾病困扰的老年人防范意识弱,便会相信诈骗分子提供的各种“神奇”的偏方疗法。有些诈骗分子甚至打着免费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的幌子,租用专门场地向老年人宣传“治疗药品”,夸大产品功效诱惑老年人,从而实施诈骗。
二、提供虚假养老服务
这类诈骗主要通过诱骗中老年人签订合同、缴纳会费、购买养老床位、预交养老服务费用等手段,利用上门照料、机构托管、提供床位等形式,非法占有他人钱财。
三、以房养老诈骗
在这类诈骗中,诈骗分子将目标瞄准老年人的房子,推出“以房养老”项目,忽悠老人抵押房产贷款,将贷到的钱用于购买“高收益”的“理财项目”。前期老人还能获得收益,不久后骗子便会卷钱跑路,房子也被强制过户,老人钱房两空。
四、冒充公检法诈骗
诈骗分子通常会伪造相关证件和文件,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工作人员,利用老年人的薄弱法律意识和恐慌心理,以及对子女的关心,谎称要执行逮捕,须缴纳保证金等手段,骗取老年人的钱财。
五、“缴纳养老金”骗局
诈骗分子假借认识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名义,一次性收取未参保人员数万不等的金额,谎称可帮助未参保人员进行代办服务,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即可享受养老退休金来实施诈骗。
六、开展虚假养老帮扶
诈骗分子假借义务诊疗、心理关爱、直播陪护、慈善捐助志愿者服务、组织文化活动等形式获得中老年人的信任后,再以多种形式对中老年人实施诈骗。
七、“投资理财”骗局
此类骗局主要通过赠送小礼物等方式吸引老年人目光,以开推介会、知识讲座等方式,虚构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投资项目,编造虚假文件,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的特点骗取信任。随后以高利息、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来使得老年人投资,甚至以拉人头投资可以享受提前返利等形式诱骗老年人加大投入或者拉人投资,进行非法集资,最后用老年人投资的钱进行部分返利后潜逃。
八、低价旅游诈骗
诈骗分子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老年人旅游,然后通过强制、诱导、忽悠、捆绑销售等手段,诓骗老年人以高价购买假冒伪劣保健品、奢侈品等商品,或者途中变相增加各种高额费用来骗取老年人的钱财。
九、中奖诈骗
主要以手机短信、网页抽奖等方式出现,以小利诱惑,从而使深信“中奖”的老年人按照其一步一步设计好的步骤提供个人信息、银行账号等,最后上当受骗。
十、冒充他人诈骗
此类诈骗多以冒充家人、亲朋、同事等身份,通过谎称发生交通事故等急需用钱的方式联系家人打钱到指定账户,老年人听到此类消息关心则乱,往往容易上当受骗。
中信保诚提示您
1. 如您收到来自“12381”的预警短信,表示您可能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请保持高度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2. 如果接到“96110”这个号码打来的电话,一定要及时接听,这是国家反诈中心,请别当作诈骗电话直接挂断。
(注:以上信息参考国家反诈中心、公安刑侦局、平安北京、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等)
中信保诚人寿辽宁省分公司
责任编辑:余佳华
2025-03-13 19:11:31
2025-03-10 18:14:33
2025-03-03 18:27:09
2025-02-27 18:27:21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