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让节俭之风吹遍华夏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古训犹言在耳,然而在现代社会,舌尖上的浪费现象却触目惊心。
在一些高档餐厅,山珍海味摆满餐桌,宾主却浅尝辄止,大量剩余食物被随意丢弃。而在学校、单位的食堂,白花花的米饭、馒头被倒入泔水桶,整盘未动的菜肴也屡见不鲜。据统计,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 3500 万吨,接近于粮食总产量的 6%,足以养活近两亿人口。这一个个数字,犹如一声声警钟,敲响在我们耳畔,警示着我们必须正视这一严峻问题。
舌尖上的浪费,不仅是对劳动成果的践踏,更是对有限资源的无情挥霍。每一粒粮食从播种到收获,需历经漫长的周期和无数劳动者的辛勤耕耘。从农民弯腰在田间插秧、顶着烈日除草,到工人对粮食进行加工、运输、储存,这其中凝聚着无数的心血与汗水。当我们将大量食物弃之不顾时,可曾想过那是大自然的馈赠和劳动者的奉献?同时,在全球仍有许多人面临饥饿与贫困的当下,这种浪费行为无疑是对资源分配不均的一种加剧,是对那些处于饥饿边缘人们的一种漠视。
这背后也折射出一些社会心态与不良风气。一些人盲目攀比、讲究排场,以餐桌的奢华程度来衡量社交的成功与否,“面子文化”作祟,使得餐桌成为了浪费的“重灾区”。还有部分人缺乏节约意识,认为自己花钱购买的食物就可随意处置,对浪费行为毫无愧疚之感。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需从多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尤其是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餐饮企业也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合理设计菜品分量,提供“半份菜”“小份菜”等选择,并对顾客的浪费行为予以善意提醒。此外,政府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严重的浪费行为进行约束和惩处,从而为节约粮食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每一餐做起,从自身做起,对舌尖上的浪费坚决说“不”。唯有如此,方能让节俭之风吹遍华夏大地,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和谐、可持续发展。(江西省资溪县石峡乡人民政府 乐宏强)
责任编辑:柯鹏
2024-12-12 16:27:41
2024-12-02 21:27:54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