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志寻根,这群大学生让村志中的文字“活”起来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村志作为历史的见证与文化的瑰宝,正逐步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近期,珠海科技学院的一支大学生实践团队再次深入珠海市金湾区南水镇荷包村,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成功激活了荷包村村志的文化生命力,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编纂与活用并举,村志成为文化桥梁
自去年暑期助力荷包村完成村志编修以来,实践团队并未止步。今年,他们围绕村志展开了一系列创新活动,巧妙融合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通过学党史、学村史等方式,引导青少年讲好家乡故事,使村志中的文字“活”了起来,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桥梁。
红色研旅,传承红色基因
为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实践团队精心策划了一场红色研旅活动。他们带领青少年重温少先队入队仪式,齐唱红歌,并实地探访林伟民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史迹陈列馆、国防教育馆等地,通过沉浸式学习,让青少年深刻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激发爱国爱家情怀。同时,团队还开设红色文化课堂,以“实践+理论”的形式,深化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传承。
在开启研学之旅前,实践团队还特别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青少年在研学过程中主动思考,亲身接触和了解金湾区的红色文化,近距离感受金湾区的红色文化底蕴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
为深入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团队依托荷包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了多元化的红色文化课堂。该团队以“实践+理论”的形式,结合研学所学、所见、所闻,开展“写给林伟民的一封信”、“荷包岛革命故事与村志传承”、“金湾区及荷包村发展历程”等活动,旨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让荷包村青少年们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其中团队中一名中共党员张海鹏同志分享道:“在我主讲的《荷包岛革命故事与村志传承》课程上,荷包村年轻一代积极主动分享感悟,点燃了他们心中红色革命精神的火种。”
“长者+青少年”,共续民俗情
针对荷包村村志中的传统文化篇,实践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长者+青少年”的传承模式。他们邀请村中长者进入课堂,亲自传授制作传统美食的手艺,如谷爆糍、三丫苦糍、叶仔糍等。团队核心成员崔益然表示,以这种“老带新”的方式,不仅让青少年亲身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促进了老一辈智慧与手艺的传承与发扬。
以赛促学,重温村史
为检验学习成果并激发青少年的学习热情,实践团队特别设置了趣味竞答环节。通过比拼知识的方式,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这一举措不仅巩固了他们的文化认知,也为乡村文化振兴培养了更多有情怀、有担当的青年力量
回访老书记,倾听荷包历史
为深入了解荷包村的历史变迁和发展故事,还专程走访了老书记。在交谈中,老书记肯定了实践团队编修荷包村村志、活用村志的工作,他表示这是传承村史、保护荷包村历史的一种有效方式,并表达了对乡村文化传承的殷切期望。他希望通过村志这一独特载体,让更多的青年能够深入了解并热爱上乡村文化,主动接过乡村文化传承的火炬,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中坚力量。
展望未来,珠海科技学院的大学生实践团队,将继续秉承初心与使命,以村志为魂,以文化为翼,不断探索和创新村志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新路径、新方法。与此同时,团队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贡献青春力量,让乡村文化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卢金婷 卓思颖 摄影:林哲铭 陈莹莹 古彬)
责任编辑:李玥
2024-08-13 20:33:11
2024-08-08 18:05:34
2024-08-06 21:18:31
2024-08-06 18:08:24
2024-08-05 20:36:29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