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非遗探秘:苗族文化的守护与传播”长沙学院赴湘西州花垣县和黔东南雷山县“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巧手织梦,蝶变苗绣”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古朴茶峒,苗韵寻踪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传统苗绣文化,坚持守正创新,2024年7月12日,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赴湘西州花垣县和黔东南雷山县“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巧手织梦,蝶变苗绣”湘黔地区苗族非遗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调研活动。
下午16时,同学们怀着对非遗文化苗族刺绣的热爱以及关心其传承与发展,在吴壮益老师、叶芳羽老师的支持下前往湘西州花垣县和黔东南雷山县。实践团成员以茶峒古镇丰富的历史文化为调研核心,先后走访苗族古建筑,当地的传统苗银、苗绣手工艺作坊、商户,沈从文旅居地,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渡江指挥所等地。通过与当地商户访谈,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苗绣工艺新的场景应用以及感受沈从文笔下《边城》浓厚的历史文化。
实践团成员活动合影
苗族商户调研实拍
绣出希望,洞见未来
7月13日,实践团来到了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十八洞村,当地的苗族刺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午9时,成员们怀着对十八洞村脱贫之路的敬意与对非遗文化的好奇,欣然前往当地乡村振兴陈列馆。成员们在陈列馆内,神情专注,脚步轻盈,穿梭于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之间,深刻体会脱贫的艰辛与成就。中午12点,十八洞村退休村支书、花垣苗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县级传承人——石顺莲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苗绣示范基地。在参观过程中,石老师详细地讲解了苗绣精湛的工艺技术与审美内涵以及做苗绣的原因。下午2点,实践团来到了蜡染世家体验馆。在馆内,成员们伴着蜡染匠人的介绍,在精美的艺术品旁流连驻足,被那蓝白的复杂图案深深吸引。
团队成员十八洞村调研合影
团队成员参观调研十八洞村乡村振兴陈列馆
数智赋能,巧育新生
7月14日,长沙学院实践团基于对苗绣的兴趣以及希望能将苗绣非遗文化传承的目的,来到了巧手翠翠工坊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麻总的访谈,实践团了解到“巧手翠翠”这个品牌的发展历程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厚的苗绣文化,深刻感受到了苗绣文化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公司的成功模式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模式结合提供了范例,激发了同学们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做出贡献的热情。
团队成员与麻总合影
团队成员与麻总学习交流
苗寨文化,探秘古今
7月16日,实践团来到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千户苗寨,感受和探秘苗族服饰、银饰、刺绣、芦笙舞、长桌宴等传统文化以及传播苗族古歌、蜡染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到西江苗族博物馆,实践团参观学习了苗族历史、生产、生活、节日、音乐、歌舞、服饰、银饰、苗族医药、建筑、巫宗教信仰等各方面苗族文化的独特与多元。在民族歌舞表演广场中,实践团观赏了苗族飞歌、芦笙舞、12道拦门酒等表演,还体验了苗家阿妹的拦门酒,深入体验苗族独特的文化。实践团不仅感受到了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见证了苗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这次实践活动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交流和心灵触动,让每个人都对苗族及其丰富多彩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实践团也将不断深入了解、传播苗族传统文化,让苗族文化不断传承发扬。(文字:谭莹、田瑶瑶 图片:盛杰、吴家威)
团队成员观看苗族特色表演
责任编辑:李玥
2024-07-26 18:27:27
2024-07-17 12:25:17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