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秋芳:非遗传人太惊艳 9亿多针绣《睡莲》
莫奈的《池塘·睡莲》系列是印象派绘画的代表性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意境而著称。
如此闻名于世的巨作,通过传统刺绣来进行再创作,将会呈现怎样的效果呢?
惊艳与美妙的时刻,就在今年初夏,在上海虹口区非遗刺绣艺术家陆秋芳工作室里见证。
那天,她耗时三年多,浩如烟海的9亿多针绣制的莫奈作品《睡莲》从绣绷上取下,宣告完工。
陆秋芳绣制的莫奈名画《池塘.睡莲》
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这幅《睡莲》,在刺绣艺术的加持下,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无数次针线的叠加、交错,每一处细节与原画保持高度一致,但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与勃勃生机。
在池塘边仔细观察睡莲,美好遐想凝结指尖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作品体现的光影之美,色彩之美,细腻唯美,传递着绣者丰富的情感,使得参观者站在作品旁,就如同伫立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池塘旁边,壮美宁静,清香沁心,灵魂深深震撼!
尤其是那潋滟的倒影,深藏奥妙与神秘,让人生出无限的遐思。
耗时三年心血俯就 九亿多针绣成壮美巨著
据说,这幅《睡莲》,是陆秋芳从2021年3月起,至2024年6月,耗时三年多精心绣制的,多少个冥思之夜辗转无眠,多少次创作的激情冲动灵感迸现,数百次细节调整日臻完美,创作过程中倾注了沥沥心血。
绣制过程中
指尖穿过岁月,这幅《睡莲》已不能用千针万线来形容,而是心血俯就的上亿针的累积,粗略算来高达9亿多针。
绣制过程中
陆秋芳出生于著名的刺绣之乡——苏州镇湖,她7岁就跟随母亲学刺绣,至今已有55年的绣龄,她的艺术风格沿袭传承了家族前三代人的苏绣技艺,也融汇了上海传统刺绣的精髓。
尽管她已是虹口区刺绣非遗传人,是一位有着深厚艺术见解,精湛刺绣功底且独树一帜的艺术家,,作品得到了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赞赏,但她从未停止对艺术执着的追求与探索。
陆秋芳获上海虹口区非遗刺绣传承人证书
探究其创作过程,用陆秋芳的话来说,因为热爱刺绣艺术,热爱莫奈的作品,历时三年多的绣制过程,她不断挑战自我,探寻更好的表现技法,也不断激发着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随着作品的不断修正、调整,更是一次次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
巧妙运用丝线的质感 营造色彩柔美变化
从绣稿上看出,莫奈原作《睡莲》,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荷叶上的绿色,色阶不同,深浅不等,花瓣红的,粉红的,白的、紫的,相互印象,相互映衬,静静地展示着它们的美丽。
要想通过刺绣艺术完美表达莫奈的《睡莲》,陆秋芳深知丝线色彩的重要,必须精准把握,
绷架上左侧的丝线只是冰山一角
在绣制前,她专门从上海回到故乡,在丝线质量最好的店家,花了一个多星期搭配丝线,精挑细选,随着绣制进行,期间,她不断调整、增补颜色,前前后后,光是丝线的颜色就多达上万种,互为铺垫、互为衬托。
她巧妙运用丝线细腻、柔软、光泽和富有弹性的特点,劈线粗细不等,有的大刀阔斧,有的细如发丝,多变的针法、精细的劈丝技艺以及超强的配色能力,使得她在色彩的把控中运用自如。
她将主色调中的绿色与粉红,不断穿插,层层叠叠,光影交错间增强了睡莲的节奏感、灵动感,在视觉上产生细致和谐的美感,令人叹为观止。
作品中绿色、蓝紫色和粉红色的渐变,她将丝线色彩搭配自如,渐变处理后,画面呈现出的空间感,水面的光影变化,迷离又沉醉。
巧妙运用针法技法 渲染光影交错重叠
2021年3月,陆秋芳开始绣制《睡莲》这幅名画之前,认真研究了莫奈当时的创作背景,以及色彩的巧妙铺陈,她决定大量运用长短不一、交错重叠、分层加色的乱针绣,层叠而生,渲染出作品光影交错之效。
有着传统刺绣深厚积淀的她,兴趣十分广泛,除了画工笔国画外,多年来还坚持学习西方美术——素描、油画等艺术,触类旁通,更上一层。
孜孜不倦学习各类艺术
在绣制《睡莲》中,她巧妙运用素描、油画中的光影、******、明暗,色与光的微妙变化等原理,将传统的刺绣针法、技法融为一体,极尽细微,可用四个“更”来表达,线条更流畅自如、色调更丰富多彩、明暗度更恰到好处、层次感更立体。
后 记
非遗刺绣艺术家陆秋芳的刺绣作品莫奈的《睡莲》,一经亮相,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赞赏,被誉为东西方艺术完美结合的经典。
对此,她感慨地说,由于刺绣的工艺复杂,每道工序都有不同的技法,一幅好的绣品常常需要耗费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自己作为非遗传承人,将竭尽心血,不遗余力担起刺绣非遗文化的守护与传承。
2024.7.1 陆蓉 于上海
责任编辑:柯鹏
2024-07-01 18:24:33
2024-06-25 18:25:28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