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郑升帅:赋予古老琥珀全新生命力
琥珀,是世界上最轻的有机宝石,也是大自然历史的保存库,有着华丽独特的光泽和形态。同样,在历史悠久又繁华绚丽的上海,有一位艺术家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海派玉雕(琥珀雕刻)领域的佼佼者,他就是郑升帅。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玉雕(琥珀雕刻)的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郑升帅不仅继承了传统工艺,更在创新中赋予了这一古老艺术新的生命力。
自幼对雕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的他,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将这份热爱转化为了精湛的技艺。他的琥珀雕刻作品,不仅技艺高超,更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玉雕(琥珀雕刻)的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郑升帅
从零开始 走上琥珀雕刻之路
1975年出生的郑升帅,从事雕刻创作多年。2006年开始,逐渐开始以琥珀为主要材料进行创作。那时,做琥珀雕刻的寥寥无几,琥珀雕刻的完整技法几乎不可寻。郑升帅不畏困难,一头扎下去,刻苦钻研。他不拘门派,不怕试错,逐步掌握了琥珀的材料特质和雕刻技法。
琥珀的材质特点,虽相较于玉石是易于受刀的,但是它的质地偏脆、偏腻,非常考验创作者的雕工技法,讲究用刀的轻重缓急,稍有不慎,轻者前功尽失,重者整件被毁。因而能在琥珀雕刻上融入书画运笔勾勒手法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郑升帅创造性地融合橄榄核雕、牙雕、木雕的雕刻技法,引入玉雕的借绺、俏色,博采海派牙雕的细花、镂空雕、薄意雕,以及象牙浅刻水墨写意等刀法,工艺细致入微,技法精湛纯熟,线条清晰流畅,表达细腻传神,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海派”风格的琥珀雕刻技法,形成“郑氏”风格。
作为海派名家陈佩秋的入门弟子,他以刀代笔,将谢稚柳、陈佩秋先生的多件书画作品以浅刻的技法在琥珀上精彩呈现。如作品《花篮图》《兰石图》《大贵在即》等,将谢稚柳、陈佩秋先生作品的气韵高雅、意境深远的特质,利用琥珀的颜色和纹理变化,辅以细腻爽利的刀法,刻画得淋漓尽致,赋予了作品新的面貌。
郑升帅说:“从融合各个流派的雕刻技法,到汇聚各种题材的构思和设计,海派琥珀的雕刻创作就是我摸着石头过河,一点一点探索实践出来的。”
以刀为笔 精妙技法中融合当代理念
2022年,郑升帅荣获“上海工匠”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技艺的肯定,也是对他为海派玉雕(琥珀雕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做贡献的肯定。
创作中的郑升帅
郑升帅的人物雕刻,构思新颖,常常融入当代审美理念。如《自在观音》,姿态曼妙,造型优美,具有一种动感之美。通透的血珀略带金珀的色泽,使观音光彩照人。这里的观音,既是神,又是人,踏着琥珀的天然纹理,轻盈地款款走来。
作品《自在观音》
他将传统中国书法意境与绚丽通透的琥珀相结合,五千多字的《金刚经》琥珀作品可说是一个典范,刀法洗练流畅,字体纯正,遒劲而古拙,自成样貌。他将绘画、书法与雕刻融合,方寸间尽显深厚的底蕴。
郑升帅还在琥珀雕刻艺术中吸纳了中国佛教思想的合理内核和积极精神,将“佛性”和“人性”结合起来,给人们以美好的信仰与寄托。譬如获得“第四批上海市工艺美术精品”的作品《如意观音焚香图》,但见一块手掌大小带皮带蜜蜡,经过高浮雕、镂空雕等技法,惟妙惟肖地刻画出观音的雍容大度、慈悲为怀。
作品《如意观音焚香图》
郑升帅还能够从丰富的文学经典中吸取营养,使自己的琥珀作品具有动人的意境。“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惟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他以细致入微的技法,将茶圣陆羽悠然煮茶闻香的雅意刻画得活泼传神,纤毫毕现,一件圆雕《陆羽品茗》跃然而出。
作品《陆羽品茗》
郑升帅还将一些当代西方雕塑的审美理念,运用到自己的琥珀雕中来。如获2015年中国玉石雕刻艺术“百花奖”金奖的作品《组雕财神》,就是运用西方雕塑“空间”概念的佳作。
作品《组雕财神》
他的作品多次代表上海到国内外交流参展,广受业界和收藏界的赞誉,无不体现了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传承技艺 把琥珀雕刻带向更多的人
除了艺术创作,郑升帅还致力于技艺的传承与推广。
他创建了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技术创新、技能攻关、技艺传承等活动,积极推动琥珀雕刻艺术的发展。同时,他还担任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和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客座教授,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艺传授给更多年轻人。
2015年起,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琥珀雕刻大师工作室聘任郑大师任领衔大师,在学院内选拔多名有一定专业素质的学生由郑大师亲自带教,经过几年的悉心栽培,有3名学生考取了国家初级工艺美术师的职称,3名学生的作品还获得了国家级专业工艺美术评奖的银奖等奖项,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玉雕(琥珀雕刻)后续人才的培养、传承做出了贡献。
郑升帅在带教学生
2016年,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正式招生,聘任郑升帅为客座教授。同时还设立“珠宝(琥珀)产学研践习基地”,郑升帅领衔,并在校园建立了“郑升帅大师琥珀雕刻艺术工作室”。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还为郑升帅的艺术作品专门建立一个艺术馆,让更多师生感悟作品之美,让学校的美育和美学得到更好的发展。郑升帅将《密宗文殊菩萨》、《阿弥陀佛》、《采莲图》等五件作品无偿捐赠给了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面对未来,郑升帅表示,他将继续坚守匠心,不断创新,为传承和发扬海派玉雕(琥珀雕刻)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艺术,同时也为年轻一代艺术家树立榜样,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李玥
2024-07-01 18:24:33
2024-06-25 18:25:28
2024-06-19 19:20:18
2024-06-17 19:19:24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