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惠娟:耄耋游子回国创业 积极助力乡村振兴
她叫章惠娟,今年80岁。1980年因为一次神秘而特殊的历史使命,她定居香港,艰辛的打拼,让她有了农场,有了旅馆,本应颐养天年,却默默耕耘在龙岩这片红色土地上。2012年,章惠娟怀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返回龙岩,用一眼侏罗纪时代的活泉水努力践行乡村振兴伟大战略。从对水的一知半解,到成为一位水专家,从水源地保护,到启迪水健康意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年至耄耋的章惠娟,依然四处奔波,忙碌不辍。我为什么眼含热泪,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旧社会我出生在牛棚
据章惠娟回忆,父亲喜欢收藏光洋(银元),然而忽然有一天,藏在缸里面的光洋却不翼而飞。父亲开始怀疑自己的妻子是不是偷走银元资助娘家。于是把妻子赶到了牛棚,怀胎十月的妻子,又气又急,恰逢生产之日,于是,腹痛难忍的妻子在牛棚之下诞下一女。在穷苦的旧社会,重男轻女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章惠娟呱呱坠地,便遭到亲生父亲的嫌弃,准备把女儿“卖出去“。然而,村子里的算命先生却说,此女生于牛棚,可助家运兴旺,然父亲半信半疑。章惠娟的舅舅闻听自己外甥女要被卖掉,非常气愤,便过继收养章惠娟为女儿。此时章惠娟的舅舅已经有三子,因此极度渴望再添一女,这个”天降之女“,让身在南洋做生意的舅舅非常高兴。以”仁义礼智信“为儿女取名的舅舅,按照顺序,应该为章惠娟取名为”章智娟“,然叫起来颇为拗口,因此将智慧二字轮换,定名为”章慧娟“,后因户口登记时书记员手误,写为”惠娟“。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真的是章惠娟这位牛棚降生的女儿带来好运气,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一大批货品散落在章家。这样章家无意之间发了一笔横财,时才两岁的章惠娟给家族带来了财运,直到今天,她与海外的亲戚们聊到此事还津津乐道。

家国情怀 自然不辱使命
经典戏曲《红灯记》里有句家喻户晓的唱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实对于章惠娟来说,有南洋舅父的资助,本不会太穷,但是她骨子里的勤奋执着,强烈的自尊心让她很小时候便开始从事运煤的工作。知识改变命运,章惠娟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师范学院,身着花裙子,乖巧可爱的她被同学老师们公认为校花。师范毕业后顺理成章,在漳平一所小学当语文老师。然而,1980年的一天,组织上找到了章惠娟,校长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起来乖巧听话的小章如何会与政府机关扯上关系。
原来,在前不久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章惠娟的二哥,著名物理学家章义朋教授发表了一篇有关核学说的演讲。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急需要全球华人齐心聚力,共同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邀请章义朋教授回国学术交流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国家伸出橄榄枝的时刻,具有深深家国情怀的章惠娟自然义不容辞。根据计划,章惠娟一家需要迁居香港,以便与二哥取得联络。龙岩相距香港,千里之遥,对岸是什么样的环境,前途未卜。当时已经结婚生子的章惠娟,此时此刻想到的是国家和民族,她横下一条心,为了祖国,哪怕是有再大的困难和危险,也是值得的。临别之时,章惠娟看着龙岩这块红土地上的一草一木,潸然泪下,何时才能归来?再见了,我的家乡,心中默念着,一家五口踏上了远赴香港的征途。

香江之畔艰辛打 拼成就 自我
初到香港,章惠娟摸了摸兜里的五千港币,心里泛起了嘀咕,吃喝拉撒哪一样都需要花钱。三个孩子需要上学,家庭开销需要维系,如何才能度日?面对政府组织的帮助,章惠娟婉言谢绝,80年代,祖国还不是很富裕,虽为国家在积极奔走,可怎能跟国家伸手要钱呢!于是,章惠娟决定自己找工作来维持生计,玩具厂,制衣厂……从开始的语言不通,到与香港本地人打成一片,章惠娟凭借自己的吃苦耐劳与聪明才智,不但可以维持生计,而且有了一定的积蓄。
90年代的香港,经济蓬勃发展,此时的章惠娟一家已经有了自己的农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家人过起了悠哉游哉的田园生涯。养鸽子,采购两台织编机,没日没夜的劳作,让章惠娟的人生丰盈而满足。然而,这样的田园生活并没有很长时间,农场土地需要征迁,这可如何是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虽然失去了这一块土地,却获得了百万级的补贴与赔偿款。她在与哥哥的通信中写到,谁也想不到,农场主没做成,阴差阳错却成了百万富翁。天生聪颖且颇具经济头脑的章惠娟并没有成为葛朗台似的守财奴,而是看准了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在香港的繁华地带购置了一层房产,后改建成宾馆经营。香港回归前后,游客如织,许多人都纷纷前来一度香江风采,这时,宾馆就成了热门行业,凭借良好的信誉和口碑,章惠娟的宾馆几乎是日日爆满,更有甚者,为了给客人腾出地方住,她与员工只能睡在客厅一张办公桌下。
投身房地产攫取一桶金的章惠娟吃到了甜头,决定在经营宾馆的同时,去地产公司打工,以此学习更深的投资常识。可是这一份职业,让她坚持了十几年,直到自己的身体得了重疾,因常年得不到休息,饮水饮食等综合因素,让这位奋斗了几十年的坚强女性,终于躺下了。在儿子的劝说下,章惠娟决定,回到龙岩,调整休息。
十年磨一剑, 用活泉水探索乡村振兴 路径
水乃生命之本,生命之源。长期缺乏水健康意识的章惠娟无意之中发现了这一科学逻辑,在周游全国几个月里,她逐渐意识到,饮水是多么的重要。回到龙岩,在朋友的推荐下,荣华山的山泉水,她经过小半年的试用,发觉自己的身体恢复越来越好,她决定去探秘这眼神秘的山泉水。在龙岩市适中镇的某个山村,她见到了这眼泉水,也许冥冥之中的缘分,章惠娟顷刻间觉得,此生可能要与这眼泉水发生某些传奇故事。
几个月下来,章惠娟感慨颇深,这眼泉水的周边方圆几十里,均是茂密森林,如何用绿水青 山带给乡亲们金 山银山,是一个值得思索的课题。当年的适中镇身陷电诈之乡的污名,村子里的年轻人,并没有一份合适的工作和职业,因此有部分人想入非非,最终误入歧途。利用好这眼活泉水,带动乡村振兴,彻底改变乡村面貌,让大家有一个健康的水意识。一举多得,说干就干,此时的章惠娟,在香港有农场,有宾馆,可以说身价千万,已经年近古稀的人,何必再去奋斗?身边不少朋友纷纷劝她不要如此冲动,颐养天年岂不更好,自己悠哉游哉,予取予求。一天深夜,章惠娟看着漫天的星斗,思索万千,想到自己这半生,出生在牛棚,从事教师职业,香港艰辛打拼……如今祖国日益强大,自己赶上了好时代,虽然年仅古稀,可是能再次提刀上马,为国家和乡亲们做点事情,此生足矣。
横下一条心的章惠娟要探究这眼泉水的来龙去脉,于是,在当地政府和哥哥章义朋的帮助下,请来了北京,上海,深圳甚至美国的水专家,最后用科学数据印证,这眼泉水乃侏罗纪时期的活泉水,已经经久不息的流淌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如此优质的水源,白白这样流下去岂不可惜,这种弱碱性水可以强身健体,改善人的体质,又能让乡亲们在绿水青 山里寻求金 山银山。章惠娟从2012年一下子扎到了龙岩,从对水的成分化验到水源地保护,从对水质的科学论证到水健康知识的传播,十几年来,这位被当地人称赞为“龙岩水仙”的老阿姨,每天忙碌不辍,在她十年磨一剑的坚持下,这眼侏罗纪时期的活泉水,正在改变着乡村面貌,正在为当地农民产生着就业机会,正在龙岩这篇红土地上创造着水的奇迹。
在章惠娟的日记本上写着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我及我的亲人同五湖四海的爱国侨胞一样心连心,祖国,家乡是我们成长的根,梦绕的地方,家国情怀永记心上,承前启后,薪火相传。我爱中华,我爱福建,我爱香江,为复兴中华,圆伟大中国梦,我们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柯鹏
2023-10-20 23:38:14
2023-10-20 16:04:53
2023-10-19 22:56:45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