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和渣
周末和朋友小聚,其中有个和渣钵,和肉末青菜炖在一起,初冬的夜晚,吃得人浑身暖洋洋的。边吃边聊,突然想起小时候吃过的残菜和渣,问与我差不多大的朋友吃过没,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
小时候吃过的残菜和渣没有现在精致,就是磨豆腐剩下的豆渣做的。80年代承包到户后,农村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但是油水不是很好,一年难得吃上几回肉。谁家有点红白喜事,左邻右舍都去帮忙,包括桌子板凳杯盘碗盏之类,都从邻居家借来。喜事办完后,那些烧肉猪蹄之类的肉菜,总有一些多的,这时候主家便会让磨豆腐的送来一些豆渣,就着那些剩菜煮上一大锅,在给邻居还东西时送去一碗。如果是小孩子去,父母会反复交代,一定要有礼貌,给别人说一声“劳慰您儿家”。
做豆渣的可以是主家自己,也可以是掌勺的大厨。那时生活条件比较差,平时农户人家吃饭,除了油盐辣椒之类,很少用其它调味料,把摆酒席剩下的八角桂皮放进去,充分发挥豆渣吸油的功能,残菜和渣吃起来有酒席的味道,如果能够在里面发现几块肥肉,那就更加让人开心了。这种情况在80年代是很常见的,九十年代初还有见到,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而慢慢绝迹,现在的孩子则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了。
80年代我奶奶还在,她们应该是中国最后一代裹脚的女人。几个小脚老太太在偏屋外面里择菜洗菜,年轻的农妇和青年在切菜传菜,村里的大厨围着几口大锅忙前忙后,摆席吃饭的地方人声鼎沸……我仔细品味嘴里的和渣,用力回味小时候的那种感觉,两相对比一下,觉得还是以前的味道更好。我想,大概是因为那一碗残菜和渣里面,不仅有小时候很少吃上的烧肉坨子肉,还有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节俭朴素的生活态度,以及凝聚在其中的浓浓人情味吧。(通讯员 邬桐林)
责任编辑:熊圆圆
推荐阅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12月2日发布,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吉祥物形象为“巳升升”。该形象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整体造型参考甲骨文中的“巳”字。
2024-12-02 21:27:54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