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课堂!永安中学这场新教师实训展示活动很给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为提升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切实打造高效课堂,展现新教师风采,近日,在四川省双流永安中学开展了为期半天的课例研讨(说课)展示活动,本次活动由棠湖中学、成都棠湖外国 语学校、双流中学、四川省双流永安中学、成都电子信息学校、四川省双流建设职业技术学校的八名新进高中政治教师参加,由双流区教研员杜梅老师莅临指导,新教师们深入解读教材,针对必修一第四课第一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贯彻先进教学理念,课堂设计环环相扣,流程清晰,充分展现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热情。
第一位是来自四川省双流永安中学的王爱玲老师,她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了梳理。本节课采用了议题式教学法,总议题是从认识新时代到奋进新时代,下设三个分议题,议题一——回顾成就 点赞新时代 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议题二——分析矛盾 感悟新时代 主要概括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及新时代“变”与“不变”关系;议题三——一以贯之 奋进新时代 主要引出党和人民的力量,最后进行课堂的知识总结。
第二位是来自成都棠湖外国 语学校的李月老师,李月老师运用议题式教学法,用“一案到底”的方法贯彻本节课的内容。总议题:冰冷雪,热经济,新花火。下设三个分议题,议题一:新面貌 “冰雪能量”碰撞新时代;议题二:新矛盾“冰雪能量”遇挑战;议题三:新未来“冰雪能量”谁接续。议题设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通过哈尔滨爆火的实例让学生们更好的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第三位是来自双流中学的魏玉竹老师,魏老师从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评价目标、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着重从教学过程进行讲解。本节课总议题——新时代,“新”哪里。重构教材逻辑,分别从三个维度阐释进入新时代的依据、新时代内涵、意义、怎么做,对总议题做出回答。最后落脚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上。
第四位是来自棠湖中学的何雨颐老师,何老师着重阐述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新成就”、“新矛盾”、“新举措”、“新梦想”收集资料,在课堂上通过情景的创设,引入“周年大事记”如:改革开放4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让学生深刻体会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再用辩论的议学活动形式,让学生辨析新时代的“变”与“不变”,最后以“我的2049”作为结尾,让学生们理解并践行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第五位是来自成都电子信息学校的黄玥老师,黄老师设置的总议题——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下设三个分议题,议题一:追本溯源 感悟“新时代”,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明确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把握新时代的丰富内涵;议题二:火眼金睛 辨析“新时代”,了解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辨析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的“变”与“不变”;议题三:树立理想 建功“新时代”,启发新时代青年用自己身体力行的行动勇担复兴职责,书写新时代的新篇章。
第六位是来自成都电子信息学校的曾未希老师,曾老师分享了《哲学与人生》这本教材中的第四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说课内容,谈到在设置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议题的选择更应和高职学生的专业和兴趣相结合。
第七位是来自四川省双流建设职业技术学校的谈圆老师,谈老师设计的总议题是: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分为议题一:一棵高山榕,见证新时代;议题二:一个转折点,变主要矛盾;议题三:一个百年间,奋进新时代。谈老师主要侧重教材上的材料进行深入挖掘,深入浅出,同时合理利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多样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们更能理解“新时代”含义。
最后是来自双流永安中学的叶小雨老师,叶老师也运用了议题式教学法。总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引出议题一:中国真的强起来了吗?播放视频:《外国人眼里的中国》,让学生们总结中国强大的表现,进而引出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议题二:今日中国之底色是什么?教师展示电影《逆行人生》的片段,用镜头为我们呈现了中国外卖员的生存现状,引导学生思考背后折射的是行业差距、性别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从而引出中国现在存在的主要矛盾。议题三:一以贯之,唱响新时代。呼应开头作为情境引入的《黑神话:悟空》进行结尾升华。
基于课程流程,遵循片段教学和说课的基本特点,新教师们深入诠释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她们仪态大方,语言流畅,巧妙结合多媒体辅助演示,展现出饱满的精神状态与专业的学科素养。展示活动后,区教研员杜梅老师对新老师们的出色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对新老师们的后期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指导和期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次活动的开展,既为新教师的专业展示搭建了平台,又为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新教师们定会不断地在学习和实践中多研究、勤实践、常反思,以最美的教育初心,托起未来可期的教育之路。
责任编辑:柯鹏
2024-11-01 18:07:26
2024-10-30 22:15:20
2024-10-30 18:09:49
2024-10-23 18:12:56
2024-10-22 20:47:40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