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荣:鉴湖是首最优美的诗
鉴湖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先锋文化。先锋文化在鉴湖的最集中体现,莫过于诗歌。诗歌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而鉴湖则是写在中华大地上的一首最为优美的诗歌。
第一,鉴湖是诗源,是中华诗歌的源头
鉴湖是在大禹治水的基础上,为了人类更加美好的生活,经过科学的人工手段围筑而成的。大禹治水时,娶妻涂山。涂山就是今天的柯桥安昌西扆村。大禹一心扑在事业上,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的妻子涂山氏,一直盼着丈夫早点治水成功回家,唱出了“候人兮猗”的优美诗句。《吕氏春秋》将其记载了下来,还认为是“南音”之始。现在尚存的西扆这个地名,就是对“候人兮猗”中“兮猗”两字发音的直接继承。
远古时期,今天的绍兴、浙江,是於越人生活的地方。正是在这里,诞生了中国文学史上仅存的一首二言诗——《弹歌》,也有人称之为《於越弹歌》。这首诗共四句话、八个字。“断竹”,把竹子砍下来;“续竹”,将竹子进行加工,制成竹片,做成弹弓;“飞土”,用弹弓把土石弹出去;“逐宍”,把野兽赶跑。短短的四句话八个字,极其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於越先民的生活场景。
越地还诞生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翻译诗——《越人歌》。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邻国楚国有位王子子晳,封地在鄂。有一天,阳光明媚,草长莺飞,王子乘船游春,而当时划船的是一位越国少女。少女看到这位风度翩翩的王子,产生了爱慕之情,唱起了非常优美动听的家乡民歌。王子听了,觉得其旋律很优美,但又听不懂越语,于是便请人把这首歌翻译成楚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如此优美动人的诗句,不知唱出了古往今来多少少女的心思。
越地还诞生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山水诗派。想当年,谢灵运寄情山水,乐山乐水,写下了大量描写山水景色的诗,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崭新的诗歌体例——山水诗,创立了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诗歌流派——山水诗派。
第二,鉴湖是诗路,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缘起、枢纽与精华
得益于鉴湖,古越大地呈现出了十分迷人的风光,越州成为“会稽天下本无俦”的城市。“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其实,即使到了唐代,越州的地位仍然远在杭州之上。
正因为如此,不下400位的大唐诗人纷至沓来。他们有的由游而寓,留恋忘返,住下来了。有的由寓而籍,成了完全意义上的越州人。
他们在这里赏美景。“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李白一听朋友的介绍,便“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做梦都在想越州,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他们在这里咪美酒。越酒在唐代,已有很大的产量与影响,元稹与白居易在诗中皆称越州为“醉乡”,而唐代又是盛行喝酒的朝代,想必诗人是冲着这里的美酒而来的。
他们在这里尝美食。唐代的越州,有丰富的风土美食,稻米饭、风味粥、点心糕等等,应有尽有,干蒸饼还被鉴真带到了日本。
他们在这里撩美女。杜甫赞“越女天下白”,李白歌“耶溪女似雪”。这一“白”一“雪”,写尽了越女的洁白无瑕与清纯阳光。
他们在这里品佳茗。唐代越州的茶叶,风靡全国,茶圣陆羽在《茶经》里给了越茶以极高的评价,称茶叶“浙东以越州上”。那么好的茶,自然是要到现场来品一品的。
他们在这里听梵音。因为唐代的时候,越州是江南佛教文化的中心,大德高僧云集这里,著书立说,创宗立派,讲经弘法。
他们在这里做仙梦。这里的洞天福地,充满了扑朔迷离的诱人色彩,连司马承祯这样的高道,也舍近就远,来这里隐居修身,炼心养气。
这些占了《全唐诗》作者五分之一的游越诗人们,写下了1500首以上有关越地山水风光、历史人文的诗歌。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些诗歌当中,想象那个雍容华贵、开放包容、万国来朝的大唐盛世,想象那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经济繁荣、民生富足,梵音缭绕、仙风弥漫,书声琅琅、耕读传家的越州盛况。
我们也完全可以说,越州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缘起、枢纽与精华,它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大文化现象,写就了中华大地上空前绝后的一部文化诗篇。
第三,鉴湖是诗峰,是中华诗歌的高峰
中国的诗歌,就朝代而论,唐代是一个高峰;就人物而论,陆游是一个高峰。陆游精神的核心是六个字:爱国,敬业,尚和。
陆游非常爱国,临终前还发出了“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叹。他的爱国,不仅体现在希望实现九州的大同上,还体现在他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上。一部《剑南诗稿》,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的诗作或直接或间接与家乡有关。他对镜湖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留下了“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等大量佳句。他的诗作中直接出现“镜湖”两个字的有115首。这115首诗,好像就是为镜湖量身定制的。
陆游非常敬业,这与当今社会许多人的躺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陆游怎么敬业呢?以作诗为例,陆游一生写了10000多首诗,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一位诗人;他留下了9300多首诗,是留存诗作最多的一位诗人。他不仅是诗作数量上的高峰,而且还是诗作内容、质量上的高峰。他的诗歌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发自由衷。他的诗作内容涉及到了方方面面。他写家乡菜肴有关的诗有1500多首,写茶叶的诗有300多首,写酒的诗有200多首,写围棋的诗有近200首,写梅花的诗有160多首。
陆游非常尚和,崇尚和谐。陆游的一生,充满坎坷,政治上不得意,感情上不称心,但他却活到了86岁。以绍兴目前的经济与医疗条件,去年的人均预期寿命也不过83岁,还没有达到一千年前陆游的水平。陆游的高寿凭什么?凭三条。第一条,与自然和谐。热爱大自然,敬畏大自然,投身大自然。第二条,与社会和谐。他晚年长期生活在鉴湖之畔,跟左邻右舍,哪怕跟邻村村民,关系都处理得非常好。他去宛委山上采药,在自家院子里种药,经常用这些药材帮左邻右舍、普通老百姓治病。第三条,内心和谐。理性看待名权利位、喜怒哀乐、生老病死。他的诗作里面,可以找到很多带“和”的词,有的带“和”的词,还是他首创的,如“清和”“太和”“天和”等等。我想正是因为尚和,才成就了他的高寿。
爱国,敬业,尚和,成就了陆游,成就了陆游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高峰。
因为鉴湖是诗源、是诗路、是诗峰,所以自古以来,这一方充满诗情画意的水土,成了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的风水宝地,成了四方朋友乐于前来的旅游胜地。
我曾经写过两首赞美鉴湖的拙诗,现抄录如下,作为本文的结尾。
从来悠游数越中,秦汉晋唐已成风。山阴道旁百卉萋,若耶溪畔千帆通。娥江唱和兴未尽,鉴湖醉歌乐无穷。今朝绍兴绘新图,锦上添花天人融。
山水信是会稽美,无穷胜景君难绘。晋唐心印遗风在,
逍遥越中不须回。
(系据2024年3月23日“我欲因‘诗’梦吴越——第二届鉴湖诗会暨柯桥先锋书店启幕”活动上的讲演整理而成) 文: 冯建荣
责任编辑:谢勇锋
2024-04-15 20:13:49
2024-04-13 12:19:15
2024-04-12 10:06:45
2024-04-11 17:15:09
2024-04-10 20:39:38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