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忆峥嵘潮州,“艺”起振兴乡村
为学习传承非遗文化,近日,深圳技术大学“拾筑”三下乡实践队前往潮州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其独特的民俗非遗文化,以设计专业大学生独特的视角和专业技能为当地探索出一条文化带动经济的发展道路,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为实践地注入新鲜活力。
【青春奉献,乡村繁荣】
怀揣初心躬耕祖国大地,描绘青春展现实践特色。深圳技术大学“拾筑”实践队作为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 ”突击队前往潮安区沙溪镇开展结对项目“开发竹系列文创产品,为乡村振兴赋新能”。
为更好地了解竹文化,挖掘项目需求,实践队深入沙溪镇贾里村竹博园,与沙溪镇、竹博园相关领导、负责人进行座谈,并深入园区进行实地调研,对当地、竹文化有了更深入了解后,提出项目初步计划。实践队将对当地丰富的特色文化进行提炼、整合,根据竹博园现有竹产品、旅游资源及竹文创产品开发技术特点,结合潮州特色文化打造一套文创产品体系,通过青年学生的艺术设计和创意实践,促进竹文化宣传和传承,助力沙溪竹产业振兴发展。
目前,实践队已完成对竹博园的宣传视频和宣传图的拍摄。文创设计工作也在稳步开展。
▲上图为实践队员正在拍摄竹博园宣传资料。
▲上图为实践队拍摄的竹博园宣传照片。
【大匠至心,问道非遗】
乐道拾遗,匠心筑遗。“拾筑”实践队探访了方潮盛铜锣、手拉壶、红桃粿、大吴泥塑、嵌瓷、铁枝木偶共六项非遗文化项目。
在方潮盛铜锣厂,团队成员见证了世代相传的“一锤定音”技艺;在裕德堂,团队成员亲身体验潮州手拉壶的纯手工制作过程;在潮派建筑里,团队成员学习和感受寓意美好的红桃粿文化;在大吴泥塑工作室,团队成员倾听传承人对这项技艺的心得和愿景;在嵌瓷博物馆,团队成员探寻嵌瓷和建筑之间的融合关系;在铁枝木偶大师许培溪老师家中,团队成员学习铁枝木偶技艺并有幸观看传承人潮韵浓郁的铁枝木偶表演。
通过七天的实地调研活动,团队成员寻味千年遗韵,感悟非遗文化的魅力,探访悠悠岁月里的匠心,同时表示将会发挥专业优势,守护古城文化印记。
铜锣
手拉壶
红桃馃
泥塑
嵌瓷
铁枝木偶
【对话非遗,薪火相传】
实践队走进潮州,采访市井长巷里的手艺人,探访他们如何留住手艺、守住文化温度;聆听传承人对非遗保护的建议;了解传统非遗技艺的发展现状。并从中吸取潮州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思考如何让更多年轻人参与文化传承和推广,让非遗产业生活化、年轻化。
以下是部分采访记录。
问题1: 对于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您有什么看法?
铁枝木偶传承人:乡村的非遗文化能够让人们看到这个地方的独特性,提升人们对乡村的认同感。同时,也能带来旅游、手工艺品制作等产业的机会,帮助提升乡村经济。
问题2: 在传承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您遇到过哪些困难和挑战?又是如何解决的?
大吴泥塑负责人:困难有二:一是传承人稀缺,二是传承非遗文化的资金不足。尤其前几年的疫情,让我们备受打击。但是近几年政府也在给我们发放经济补贴,这让我们更有动力地做好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工作。
问题3: 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非遗文化资源,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工夫茶师傅:比如说可以开发茶非遗产品,做成特色茶小吃。也可以把茶融入到乡村旅游中,像茶山就可以弄成网红采茶打卡点,打造我们独特的乡村旅游品牌。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丰富乡村的文化内涵,还可以促进凤凰镇经济的发展。
问题4:在您的非遗项目中是否涉及与其他产业的深度合作?
裕德堂手拉壶工作人员:我们除了自己生产手拉壶以外,我们还开发了研学路线,与大中小学合作,去给他们开展手拉壶的研学之旅。我们还会接受一些博物馆和美术馆的手拉壶展览制作订单。
【走近革命,坚定信念】
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第一站,实践队前往潮州博物馆,学习潮州革命历史。博物馆以丰富的实物、照片,结合现代化的光像技术,多角度展示着这片土地上的革命历史。第二站,实践队来到西湖公园纪念碑,抬头望着高耸的纪念碑,更加勉励新时代青年牢记先烈的付出。最后来到凤凰山革命纪念园,感受阵阵微风吹来的点点革命星火。通过本次红色地点参观活动,团队成员更加真切地体会到革命的壮烈,也更加坚定了在和平年代拼搏奋斗的信念。
【捐赠物资,助培乡村】
“拾筑”实践队前往潮安区庵埠镇官里小学,实地考察当地教学条件,并捐赠实验、绘画工具等特色课程教学物资。正值暑假期间,官里小学部分在校学生与实践队成员畅谈日常学习生活,在交流过程中“拾筑”实践队成员给予小朋友们鼓励,鼓舞他们珍惜学习时光、认真对待学业,双方的交流和谐温馨。团队成员在此次捐赠和交流中不仅感受到青少儿的活力与激情,更体会到社会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叶”兴业,茶香氤氲】
实践队前往潮安区凤凰山,实地调研当地茶产业的发展。实践队成员走进茶山,当地茶农介绍了茶叶的不同类型以及生长习性,进行了茶叶种植与采摘的教学;实践队也去到当地茶农家中,参与茶叶“杀青、揉捻”等流程,了解茶叶从树上到售卖的全过程;同时,实践队在与茶农、茶厂、政府相关人员的交谈中了解到了当地茶叶产销的发展现状与规划,深刻体会到茶产业在当地乡村振兴进程中的“支柱作用”,感受一片茶叶上的乡村振兴脉络。
上图为实践队员在茶山采茶
上图为实践队员体验制茶流程
【心得体会】
此次三下乡活动让我更加理解了对于非遗文化保护的价值和意义。保护非遗不仅仅是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更要通过创新与融合,使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焕发新的活力。只有保护好非遗文化,乡村振兴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我们也愿意将此行所学所感带回学校,与更多的人分享,共同为非遗文化保护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队队长:朱锦蓉
以前都是在课本和网络上看这些非遗文化,并没有非常大的感触,本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传统非遗文化的珍贵与独特。此次三下乡活动,我从非遗传承人手中、眼里看到了他们的热爱,听到了他们的心声,也感受匪浅。亲自体验和观摩,才深知每一件作品背后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与用心,每一种工艺都是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感知。
——实践团队队员:符曼诗
【结尾】
非遗的传承,青年是守护者
乡村的未来,青年是引领者
让青年的热血与创造力
绽放在非遗的根脉之间
愿更多青年朋友
走进非遗、接触非遗、传承非遗
为乡村振兴谱写出最美丽的华章!
供稿:创意设计学院“拾筑”三下乡团队
责任编辑:李玥
2023-08-08 18:13:19
2023-08-07 21:13:11
2023-08-07 16:15:56
2023-08-07 12:24:46
2023-08-04 20:20:54
2023-08-03 22:29:40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