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荒成金”造就美丽乡村——访桃源黄石镇“退役军人”杜光明
“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为了不让土地流失无人耕种,2008年底,退役军人杜光明转业到了地方,当时发现家乡土地荒芜比较厉害,就想起在当地发展农产业,带动当地的经济、为老百姓就业提供方便。
杜光明生于1974年2月1日,桃源县黄石镇人。1992年2月应征入伍,分别在云南西藏两地服役十六年。服役期间曾荣立三次个人三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士兵。惜别军旅生涯后,他选择自主创业,保持军人本色,彰显使命担当,投身农村一线,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走农产业创新发展之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采访中得知,退役军人杜光明深耕助残事业,帮助残疾人和困难户致富,回乡种植了500多亩梨树,460亩油茶,120多亩罗汉果;开发了100多亩生态鱼塘。为了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困难,桃源县明辉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聘用当地残疾人家庭成员务农,工资按正常发放。为了給当地残疾人家庭增加收入来源,为残疾人家庭“减负”,让当地残疾人家庭过上“好日子”。2022年上半年,杜光明发挥自己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为黄安村残疾人家庭每户种了50株优质早熟梨树苗,配送了生物有机肥,培训传授了梨树实用栽培技术,签订了产品回收合同,保证了全部高价收购残疾人家庭的梨子。为残疾人家庭稳定增收创造了条件,为残疾人发家致富找到了路子。 其次,杜光明农闲时喜欢到残疾人家串门,他经常到残疾人家里嘘寒问暖,利用自己的私家车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近年来,他走访了近百家残疾人家庭,许多残疾人都成了杜光明的好朋友。此外,这几年他创办的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动当地就业务工人员近20人,临时季节性用工70余人,带动周边就业人口直接受益就有100多户。
“前期阶段,桃源县明辉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也遇到了部分困难,首当其冲的是资金困难,刚开始起步因基础设施建设、销售等各方面都遇到了潜在瓶颈。产量起来之后,像现在挂果的梨子丰产期产量可达200多万斤。目前,我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得到有效的宣传力度,另外就是增加乡村振兴资金投入。虽然当地政府帮助合作社解决了部分乡村振兴扶贫资金,同时也给予了部分的资金补贴。然而,一开始种植经验不足,配套机械不多、人工成本高,仍然存在大量的资金缺口。”杜光明说,作为'新农人'他也是刚开始摸索这方面的农业种养殖经验。为了种养殖效益提升,除了合作社增加的投入及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扶持。
“将来我会更加注重公益事业,更加热心为村民服务,保持退伍不褪色,传承军人优良作风,争做一名优秀的退役军人。同时,用心打造桃源县明辉生态种养合作社成为当地一块金字招牌。”杜光明说,他将充分发展周边的种养大户规模优势,积极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当地农户种养农产业、将荒田荒地“点荒成金”。共同为乡村振兴发展创造美好明天。
图文: 王晓华
责任编辑:李玥
2023-07-04 00:01:52
2023-07-03 20:51:00
2023-07-01 15:44:52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