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生产******易机制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作者:朱少平
产能过剩现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在消费升级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理 论深刻阐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产能过剩的必然性。在中国的社 会主义实践中,我们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并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结束了短缺经济,促进了居民消费从基本生活需求向更高层次需求的迅速升级。
然而,在满足更高层次消费需求的过程中,居民普遍通过信贷进行了显著的未来收入透支(例如长期房贷、车贷)。随着消费升级的自然演进,文化娱乐、旅游康养等新兴领域逐渐成为消费热点。然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因偿债压力而增长缓慢,难以充分满足这些新消费需求。这导致了消费意愿的低迷和市场有效需求的不足,进而引发了企业产品滞销、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的表征是企业产品难以转化为有效的现金流,这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供给侧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以及居民购买力增长未能与消费升级潜力同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不仅要坚决淘汰落后和无效产能,还要着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根本上增强消费能力。
国家在提高居民收入、推动共同富裕方面持续努力,包括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创新创业、发展资本市场、引导慈善捐赠、优化财税政策等。然而,这些中长期措施难以迅速缓解当前的消费疲软和产能过剩压力。因此,迫切需要积极探索创新的市场机制以打破僵局。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生产******易”模式应运而生,并在部分企业试点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模式的核心创新在于构建了一种双重驱动机制:一是价值创造与收益共享,通过设计特定的交易规则,使参与者能够获得显著的经济收益;二是收益转化与消费拉动,要求参与者将所获收益的一部分,定向用于购买合作平台或关联企业的商品与服务。
试点实践表明,该模式产生了正面效应:一方面,数以百万计的参与者实现了显著的收入增长(试点普遍报告收入翻倍),且模式设计强调风险控制(报道指出试点参与者未出现亏损);另一方面,该模式直接协助了上千家合作企业有效降低库存,解决了产品销售难题。其吸引力还表现在,吸引了数万家企业的主动寻求合作。这种通过市场机制创新,同步增强消费者购买力并精准对接供给侧去库存的模式,为解决“有钱不敢花”和“有货卖不出”的结构性矛盾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若能持续探索并完善,有效应对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管理、合规性、可持续性等问题,生产******易有望成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手段。
基于此,建议在“十五五”规划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将探索和规范生产******易模式纳入考虑范围。应着手研究其理 论基础、运行机制、潜在风险及监管框架,支持合规试点,总结经验教训,为这一创新模式在更广范围内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解决产能过剩难题、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政策指导和制度保障。这有望在理 论与实践层面取得重要进展。
责任编辑:李敏
2025-06-27 17:26:25
2025-06-19 13:38:34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