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聚芨农业成人工智能+中草药种植示范新标杆
近日,国家科技部重点支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农业智能知识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传来新进展:浙江聚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获授“该专项中草药产业链示范基地”称号,同时被中科清研(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杭州分院认定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及“科技合作单位”。这一里程碑标志着浙江聚芨农业在“人工智能+农业”融合创新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传统中草药种植产业的智慧化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上虞版本”。
国家专项赋能,打造智慧农业智能服务新生态
据了解,该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牵头,联合中科清研(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杭州分院等顶尖科研机构共同推进,旨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构建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的智能知识服务平台,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技术资源的高效匹配,助力政府精准决策。浙江聚芨农业作为该专项在中草药产业链的唯一示范单位,将深度参与平台在中草药领域的场景落地与模式验证。我们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传统农业‘种植靠经验、销售靠运气’的痛点。”浙江聚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平台将基于服务场景与用户标签的双向匹配,为种植户提供从选种、种植到销售的全周期知识服务,比如根据土壤、气候推荐最优品种,通过病虫害识别系统预警风险,甚至对接下游收购商解决销路问题。”
“科研团队+基地+企业”联动,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浙江聚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绍兴市上虞区丁宅乡千亩林业科技园(关山岭1号),自成立以来便以“带动农户增收”为核心目标,探索出“科研团队+基地+企业”的特色联动模式。公司向周边合作社及农户提供白芨、白术、浙贝母、益母草、覆盆子等优质直播苗及驯化1-2年茎苗,并承诺种植满3年后按保底价回收,彻底解决农户“种得出、卖不好”的后顾之忧。
我们的种植门槛灵活,每亩前期投入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适合不同经济能力的农户参与。”该负责人表示,以白芨为例,其野生资源已近枯竭,人工种植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市场需求旺盛——种植3年后,亩产量可达5000-10000斤生品,产值超8万元,收益远超传统农作物。为保障种植成功率,公司还提供全程技术服务,确保种苗成活率不低于90%;针对种植规模超100亩的农户,更安排专业技术员上门指导,真正实现“扶上马、送全程”。
科研+产业双轮驱动,树立中草药种植标杆
此次获授国家级专项示范单位及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源于浙江聚芨农业在中草药产业链的深度布局与技术积淀。目前,公司已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院等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聚焦白芨等濒危中药材的人工繁育技术研发,推动“野生资源保护—人工规模化种植—深加工产业链”的一体化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正在重塑中草药种植的传统逻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专家指出,“通过与聚芨农业的合作,我们验证了‘智能知识服务+特色种植+产业链’模式的可行性——平台不仅能提升种植效率,还能通过数据沉淀反哺科研,形成‘技术研发-产业应用-数据反馈’的良性循环。”
从“种得好”到“卖得好”,铺就农民增收快车道
“未来,我们将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拓展中草药产业链——开发深加工产品、对接电商平台、打造区域品牌,让‘绍兴药材’走向全国。”浙江聚芨农业负责人表示,公司将持续深化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农业”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智慧因子”。
从田间到云端,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浙江聚芨农业正以“国家专项示范单位”为新起点,书写中草药产业的“智慧篇章”。这场发生在绍兴乡野的农业变革,不仅为农户铺就了增收快车道,更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产业兴农”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6-10 17:25:31
2025-06-05 09:05:33
2025-06-02 18:16:03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