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百:以针为笔,以丝为卷,书写非遗传统服饰的当代传承答卷——中国香云纱的千年文明守护战
当非遗成为时代命题
在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数据显示,近十年已有多项传统服饰工艺濒临失传。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染整技艺”的守护者,衲百品牌以二十年坚守,将“非遗活化”从口号变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让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衲百的守护者答卷
非遗工艺的“考古式传承”
原料溯源: 原料为丝绸、薯莨、河泥或塘泥。丝绸须为纯蚕丝织物;薯莨是珠三角地区所特有的植物;河泥或塘泥必须采自顺德、南海、三水、番禺等地境内河道中,未经污染,富含亚铁离子等矿物质,颜色以灰黑色为佳,无恶臭味,手感细腻,不含影响使用的杂物。
工艺复原: 复原“三洗九蒸十八晒”完整工序,香云纱是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真丝绸面料,不含任何化学助染剂,也不产生污染环境的有害废料。经过处理后的织物厚度增加约30%,重量增加约40%,是较为贵重的纺织产品,历史上,香云纱曾价比黄金,因此也被称为“软黄金”。
织就文明的可持续网络
衲百正构建非遗传承生态系统:
· 人才培养:“千匠计划”已培养35岁以下传承人58名,独立设计师3名。
· 技术赋能:结合NFC、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为每一件中国传统服饰定制独有的ID。并在未来实现服饰与NFT(数码艺术收藏品)相结合。
· 跨界共生:与非遗手工艺人联合发起“非遗复兴工程”,复原非遗传统规制。
服饰里的文明史诗
中式传统服饰并非是一件旗袍、一袭长衫或者几个盘扣。而是通过独特的剪裁、面料的质感、细腻的工艺等方式体现东方传统女性的美。所以真正的定制并非是参考身高、体重、腰围等数据制成服装,是要根据顾客的形象、气质为其搭配最适合的图案、样式。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专属服饰。纵观东方5000年历史,鲜少看到“撞衫”,那是因为每个家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符文与样式。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家族的图腾依旧屹立千年。
守护者的时代使命
从北京东四到销往全球,衲百20年坚守中式传统服饰文化标准,用一针一线证明:真正的传统不会消亡,它只会在创新中变得更加强大。正如品牌主理人易丽所言:“作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守护者,让中国传统服饰回归我们的生活。”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6-05 09:05:33
2025-06-02 18:16:03
2025-05-29 18:03:13
2025-05-27 16:30:10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