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余杭:风雨中的20分钟抢险战——小古城网格员高效疏通桥洞守护百亩农田
2025年6月8日清晨,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迎来入梅后强降雨。村内杭长高速下的桥洞被上游冲下的树枝杂物堵塞,湍急的河水开始倒灌周边农田,200余亩水稻和蔬菜面临淹没风险。网格员李杨建在例行巡查中发现险情后,立即启动"统"工作法应急响应机制,仅用20分钟便组织起一支由党员、村民组长和志愿者组成的抢险小队,快速清理堵塞物,成功避免农作物损失。
"十能"工作法显实效:此次高效抢险并非偶然。径山镇近年来深化"十能"工作法(能采、能排、能访、能宣、能处、能调、能研、能学、能统、能守),构建起"网格员+智能系统+群众参与"的三级防汛体系。梅雨季来临前,全村已开展多轮拉网式排查,累计清理河道淤积点17处,修复小微水体隐患6个。小古城村更创新运用"余智护杭"数字平台,实现隐患点位实时上报、应急资源一键调度。2025年该村防汛应急演练频次同比增加70%,物资储备可满足100人同时作战需求。
科技赋能精准防汛:在抢险现场,网格员同步使用"全民法理通"APP记录处置过程,系统自动生成包含水位变化、处置时效等各项项指标的评估报告。镇防汛指挥部通过大屏实时监测全镇21个易涝点,依托物联网传感器,桥洞水位下降3厘米的细微变化也被精准捕捉。数据显示,2025年径山镇防汛响应速度同比提升50%,隐患处置率达100%。 从抢险看乡村振兴韧性:这场20分钟的抢险战,折射出小古城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底层逻辑。近年来该村通过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打造苕溪营地、农事研学等项目,2024年村集体收入突破1218万元。而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正是其发展保障,正如村党委书记林国荣所说:"疏通桥洞就是疏通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
随着主汛期临近,径山镇16个村社74支网格队伍正以"一刻不耽搁"的状态,守护着这片兼具生态价值与经济活力的热土。(李杨建)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6-05 09:05:33
2025-06-02 18:16:03
2025-05-29 18:03:13
2025-05-27 16:30:10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