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
汽笛长鸣,在旷古冰原上——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难忘瞬间回眸 “两高”明确:11个检察院对海事法院实行“一对一”监督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到当地孤儿院开展义诊活动 党建引领护光明, 健康用眼暖银龄——深圳华厦与市老年协会党支部 2025蓉欧国际大学生山地自行车挑战赛在成都青白江激情开赛 广发银行上海分行提醒您:防范“假冒快递理赔”诈骗,网购售后要谨慎 【深圳产业会客厅】走进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 搭建全链条产业对接 国企品质金隅天坛整装“天坛真装系列”震撼上市 英民社区精心组织护高考 美光中国TLC NAND的创新实践:从芯片研发到教育赋能的双向突破 南岭博物“疯”——一支痴迷于南岭文化的大学生公益团队 暖心护航高考路 长城汽车与爱和城教育集团联合开展爱心送考行动 《城市风华录》走进文明城市福州,开启“寻福记” 田径场上的 “逐光者”:海大教师王丽执裁国际赛事,点燃校园田径新 特朗普说他与马斯克的关系已经结束 伊朗谴责美国对伊朗等多国实施入境限制 践行"十能"工作法 网格员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宁夏积极打造“友好场景”服务新就业群体 签约!自然资源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达成战略合作 大型系列节目《 星耀8上市品鉴暨北京中和吉晟吉利银河用户中心开业媒体见面会 中匈生物医药合作迈入新阶段,爱唯麦avemar(爱唯麦)品牌全球战略正式 00后大学生创业记:自研安全泄压阀破局,年营收千万树标杆 乐高集团与多方携手为流动儿童创造高质量玩乐机会,为更多儿童开启 颐堤港阿尔法潮流节引领风尚,韩国超人气治愈系IP内地首展 七轮激战、AI 陪练、擂主挑战...这届执业药师燃爆啦! Magic“童心筑梦,益路同行”知识普及公益主题活动 老戏骨郭秋成“变脸”魔头徐鹏飞,话剧《红岩》反派演绎震撼人心! 建行衡阳蒸湘支行开展“港湾助考”公益活动 康巴什区第三小学【美好生长地】“AI”上体育·我的校园成长vlog 慈心共融•善情共筑——黄忠社区慈善家园试点项目“微心愿”圆满 一次次“听劝”的白象,怎能让人不爱 重磅:安徽华富立开业仪式暨华富立饰板2025新品发布隆重举行 “我和我的家乡”第一届公益短视频荣誉盛典在成都文理学院举行 松屋银座迎来开业100周年,纪念活动盛大展开 ---- 百年老店迈向数 “星火杯”2025年四川省青少年越野滑轮锦标赛在蓉城圆满落幕 筑牢安全防线!城隍庙社区开展“消防安全进社区”联合培训 与水共生,从探索到保护 迪卡侬持续深耕水上运动,绘就可持续生态共 百位高校退休教师探访上海欧葆庭,体验国际前沿养老服务 “全国爱眼日”中医综合疗法引领儿童青少年视力防控新实践 苏州:多措并举打造就业友好型城市 皮肤小伤口导致生命垂危!重症医学科专家提醒:谨防破伤风 湖南新宁县安山乡多措并举开展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 曲松县中学开展送教上门专项活动 《黄河大合唱》携姊妹篇《吕梁山大合唱》首次在京同台演出 第七届京津冀非遗进校园交流会暨海淀区非遗进校园成果展成功举办 苏州W酒店匠心呈献「造味集」年度限时隐藏菜单 私立民营牙科太多难选择?多家佛山牙齿矫正品牌实力一次讲明白 连续8年送清凉!海尔爱心冷柜陪伴高考 2025国际营养保健与退行性疾病防控高峰论坛在澳门成功举办 女性看痔疮、混合痔,找扬州妙手肛肠医院「女性肛肠科门诊」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生活

汽笛长鸣,在旷古冰原上——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难忘瞬间回眸

  新华社海口6月8日电 题:汽笛长鸣,在旷古冰原上——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难忘瞬间回眸

  新华社记者 黄韬铭

  8日,随着公众开放日和世界海洋日活动结束,雄浑汽笛拉响,停靠在海口秀英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缓缓离泊,即将返回上海母港。劈波斩浪7个月,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即将迎来圆满句点。

  在这个中国极地考察史上历时最长的航次中,“雪龙兄弟”和“永盛”号货轮曾在多个重要瞬间如今日这般鸣响汽笛。声声汽笛既标志着出发与到达,也联结着远方和故乡。多少艰难困苦,都随汽笛声回荡在苍茫冰雪中,伴着呼啸狂风,消散于广阔海面上。

  冰原上的应变

  “雪龙”号就在不远处,但一道道凌乱冰脊横亘于前。

  2024年12月初,“雪龙兄弟”到达南极中山站外围陆缘冰。按计划,“雪龙2”号要为“雪龙”号破冰引航,到尽可能接近站区的位置后卸货转运上站。

汽笛长鸣,在旷古冰原上——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难忘瞬间回眸

  2024年12月9日,“雪龙兄弟”在南极中山站区域卸货。新华社记者 黄韬铭 摄

  天有不测风云,彼时冰情比预估的要更严重。冰脊坚硬厚实,“雪龙”号多次尝试却始终无法到达预定卸货点。

  为保障后续工作顺利推进,考察队临场应变,首次将“雪龙2”号作为“摆渡船”转运“雪龙”号上的部分物资,跑完卸货的“最后一公里”。

  12月3日,在前往“雪龙”号停泊处揽收“快递”的途中,“雪龙2”号意外被碎冰卡阻,动弹不得。

  功率调大,动力拉满,尝试全负荷倒退;将压载水调往艉部水舱,尽量翘起船头……“雪龙2”号手段尽出却收效甚微,只能通过仪表盘上细微变化的纬度数字来判断前进几米。

  “没有路就慢慢磨,总能破出一条。”船长肖志民在驾驶台守了两天,眼里布满血丝。驾驶员三班倒,不知疲惫地操控“雪龙2”号反复冲撞。

  极昼阳光在舷窗外一直亮着。“冰碎了!”随着一声兴奋的惊呼,大家精神为之一振。被困63小时,“雪龙2”号终于破开坚冰,回到“雪龙”号旁边。两船默契配合,通宵作业,顺利完成此航段所有既定任务。

  12月10日,雄浑的汽笛在苍茫冰原上长鸣,“雪龙兄弟”又各自奔赴新程。

  狂风中的坚守

  他们顶着大风安好南极秦岭站最后一块幕墙板,归家时刻终于近在眼前。

  2025年2月28日,考察队员秦川低头看着满身泥泞、已难辨本色的户外作业服,有些感慨。在南极工作两个月,时刻呼啸的狂风让他印象深刻。

  漫天飞雪随风起,迎面吹来打得脸生疼,秦川被吹倒过好几次。“顶着风走喘不上气,能见度也低,两米之外一片模糊。”为防走丢,队员们出门必须带上绳子,所有人拉着一起走。

  工期很紧。只要不是完全出不了门的暴风雪天气,秦川和队友都会外出干活。极昼光照下,时间概念早已模糊。开工时天亮着,休息时太阳依旧高悬。“千辛万苦来这里,不能被这点困难吓倒。”秦川说。

汽笛长鸣,在旷古冰原上——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难忘瞬间回眸

  2月28日,秦岭站度夏队员搭乘直升机返回“雪龙2”号。新华社记者 黄韬铭 摄

  比起两个月前,负责秦岭站氢能源系统搭建的考察队员郭栋梁沧桑了不少。

  作业点在站区附近的山上。二月后狂风漫卷,单程“通勤时间”变成原来的两倍。上下山异常艰难,郭栋梁和队友有时干脆就在山上简易的临时建筑里对付一宿。耳边呼啸的是猎猎风声,心里牵挂的是系统运行。郭栋梁总睡不踏实,每过两三小时就要爬起来盯数据。“就想着一定要保质保量搭好系统,让站区用上清洁电。”

  耗时两个月,南极秦岭站室外配套设施设备完成大半,新能源系统正式启用。2月28日,随着最后一批度夏队员离站登船,“雪龙2”号在呼啸狂风中拉响汽笛,告别秦岭站。

  波涛下的探索

  极寒彻骨,飞雪漫天,“雪龙2”号甲板的管网修好后又一次次冻裂。跑南极这么多趟,机工王彩军印象中从没见过这种场景。

  环境湿度74%,室外零下20多度,南大洋秋季的天气恶劣又多变。3月底4月初,以往航次的科考船早已一路向北,踏上归途。但今年,在这个黑夜渐长的秋天,“雪龙2”号却独自南行,再次穿越西风带,来到南极罗斯海,拉开我国首次南大洋秋季科学考察的大幕。

  以往夏季的科考经验,在此并不完全适用。七赴南极,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史久新对这个航次印象最深:“拖网破损,网衣冻结,绞车不响应,设备冻失灵……这些夏季科考时不存在的问题不断涌现,我们只能边干边总结。”

  办法总比困难多。温盐深剖面仪(CTD)采水管容易冻结,就调整作业顺序,等关上舱门、室温回升后再采水;设备结冰失灵,每做完一站就先用温水冲洗,再用******烘干,尽量保证数据精准……全体考察队员齐心协力,抢修、除雪、作业同步进行,科考渐渐步入正轨。

汽笛长鸣,在旷古冰原上——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难忘瞬间回眸

  3月29日,科考队员在“雪龙2”号艉甲板进行浮游生物垂直网作业。新华社记者 黄韬铭 摄

  勇斗极寒20日,科考任务圆满完成。“这个航次我们累计完成24个综合海洋调查站位,布放各类观测浮标34个,采集水样、膜样、沉积物、生物及海冰样品共5000余份,在秋季罗斯海水体结构等方面取得新发现。”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南极罗斯海联合航次首席科学家何剑锋说。

  4月19日,“雪龙2”号踏上返程,告别南极。绵长的汽笛声,在广阔海面上久久回荡。

  冰原上,狂风中,波涛下,南极之行每个日夜,都波澜壮阔。航次有终,求索无极。伴随着飘向远方的声声汽笛,新的极地征程又将启航。

责任编辑:文杰

推荐阅读
记者6月4日从财政部新闻办公室了解到,财政部当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面向机构投资者招标发行2025年第三期125亿元人民币国债,受到投资者广泛欢迎,认购倍数3.96倍。

2025-06-05 09:05:33

记者6月4日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获悉,5月1日至31日,长洲船闸单月过货量突破2444万吨,同比增长9.24%,刷新历史纪录。

2025-06-04 20:55:13

2025年端午假期,恰逢“我的铁路风景”主题宣传第二季活动火热开展,铁路部门在全国1000余个客运站车组织启动端午文化互动活动。

2025-06-02 18:16:03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以来,推动政务服务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持续赋能“高效办成一件事”。

2025-05-31 22:06:03

记者29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今年端午节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达到6.87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约7.7%。

2025-05-29 18:03:13

记者27日从中国进出口银行了解到,今年以来,进出口银行进一步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适配性,持续加大各类资源、政策、机制倾斜。

2025-05-27 16: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