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
从“种珊瑚”到“育珊瑚” 海底“造林”有了新进展 更路簿为证·耕海牧渔的历史印记 盐碱地里小麦收割忙 今年第一期高温中暑预报来了,这些地方要注意 2025年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闭幕 广西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破解可降解吸管干燥技术瓶颈,广东学子凭借“绿能智控”项目挑战杯 彭什携手 赋能成长 实地探访佛山宜陶瓷砖集团:获国家级荣誉证书 新需求推动新趋势,天猫婴幼鞋服新标准落地, 引领婴幼鞋服品质升级 智守粮安:专为中小储粮设计的智能监测系统正式商用! 为什么你的益生菌总不起作用?重生瑞胞恩私人定制服务来报道! 湖南信息学院学子杨蕓合:假期实践展担当,理论宣讲入社区 热察秋毫:高温合金测试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智能经济方案引发行业关注 四川成都郫都区旧城改造项目部正式揭牌,开启城市更新新篇章 于春晶博士为高考生支招:近视激光手术,圆你军警校梦! 生命守护者的种子计划:河南科技大学护理学院将急救技能深植校内外 看完这份大学生的硬核“答卷”,一起动起来吧! 陈茂波:香港前五月吸引约2000万人次旅客 湘潭市疾控中心(市卫监局)联合多部门开展“三考”期间娱乐场所双随 李永亮赴湘乡市开展走找想促“三听三问”调研 襄阳街街道:居民议事会共议身边事 湘乡市召开县域胸痛联盟培训会 共促胸痛救治水平提升 湘电集团20人入选“湘潭工匠” 湘潭公共资源交易公开公平高效 “救”在四分钟——湘乡市人民医院在湘潭市安全应急主题科普讲解 湘潭市中心血站高校献血动员机制获全国推介 政策工具箱再升级:“组合拳”释放岗位红利 浪花淘千年·沉船里的丝路往事 汽笛长鸣,在旷古冰原上——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难忘瞬间回眸 “两高”明确:11个检察院对海事法院实行“一对一”监督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到当地孤儿院开展义诊活动 党建引领护光明, 健康用眼暖银龄——深圳华厦与市老年协会党支部 2025蓉欧国际大学生山地自行车挑战赛在成都青白江激情开赛 广发银行上海分行提醒您:防范“假冒快递理赔”诈骗,网购售后要谨慎 【深圳产业会客厅】走进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 搭建全链条产业对接 国企品质金隅天坛整装“天坛真装系列”震撼上市 英民社区精心组织护高考 美光中国TLC NAND的创新实践:从芯片研发到教育赋能的双向突破 南岭博物“疯”——一支痴迷于南岭文化的大学生公益团队 暖心护航高考路 长城汽车与爱和城教育集团联合开展爱心送考行动 《城市风华录》走进文明城市福州,开启“寻福记” 田径场上的 “逐光者”:海大教师王丽执裁国际赛事,点燃校园田径新 特朗普说他与马斯克的关系已经结束 伊朗谴责美国对伊朗等多国实施入境限制 践行"十能"工作法 网格员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宁夏积极打造“友好场景”服务新就业群体 签约!自然资源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达成战略合作 大型系列节目《 星耀8上市品鉴暨北京中和吉晟吉利银河用户中心开业媒体见面会 中匈生物医药合作迈入新阶段,爱唯麦avemar(爱唯麦)品牌全球战略正式

您的位置:首页 > 生态

从“种珊瑚”到“育珊瑚” 海底“造林”有了新进展

  新华社南宁6月8日电(记者 黄凯莹、田子骏)世界海洋日来临之际,广西大学珊瑚礁科研团队在地处北纬21°的广西北海涠洲岛海域收到了最好的“节日礼物”——历经11年的坚守、探索和科研攻关,团队在涠洲岛海域实现珊瑚可控大量产卵。

  据了解,这一进展标志着涠洲岛海域成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珊瑚的“避难所”的可能性大增。

  珊瑚礁被誉为“海洋热带雨林”,虽然仅占海底面积的0.2%,却养育着25%的海洋物种。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全球珊瑚白化现象日益严重,涠洲岛珊瑚覆盖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60%骤降至2015年的不足5%。自2015年开始,广西大学科研团队在涠洲岛开展珊瑚礁保护与修复工作,投身到海底“造林”中。

从“种珊瑚”到“育珊瑚” 海底“造林”有了新进展

团队成员在涠洲岛海域管护已“种”下的珊瑚。新华社发

  “种珊瑚”,是通过潜水作业将培育的珊瑚苗从苗圃移植到海底构筑的人工礁体上的作业方式。“这种修复技术就像‘扦插造林’。”团队成员、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黄雯介绍,团队于2017年至2022年间在涠洲岛海域建成了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珊瑚礁生态修复示范区,示范区内活珊瑚覆盖率在3年内从约5%提升到了20%。随着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推进,在北海市政府和涠洲岛管理委员会等多方大力支持下,涠洲岛海域进一步投放人工礁1520个,移植珊瑚8万多株,修复珊瑚450亩,这片“海底森林”长势趋好。

从“种珊瑚”到“育珊瑚” 海底“造林”有了新进展

“海底森林”长势趋好。新华社发

  然而,要真正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必须让珊瑚种群“自然繁衍”。团队成员、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巩三强解释称,珊瑚有性繁殖是其“自然繁衍”的重要途径,即让珊瑚在海底“播种”,“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恢复种群遗传多样性,还能培育出更具适应力的珊瑚。”

  今年5月,广西大学珊瑚礁研究团队分为三支科研小队驻守涠洲岛,采用珊瑚排卵预测技术、规模化精卵收集技术、生殖细胞液氮长期保存技术和耐高温虫黄藻移植技术,为“育珊瑚”提供技术保障。

从“种珊瑚”到“育珊瑚” 海底“造林”有了新进展

图为团队在海底拍摄到的珊瑚释放的粉红色精卵团。新华社发

  5月18日,团队依据珊瑚性腺发育监测及环境参数分析,精准锁定了涠洲岛珊瑚产卵的72小时“黄金窗口”。野外组潜入海底在修复区拍摄到珊瑚大量释放粉红色精卵团的珍贵画面;浮排组启动流水控制系统并采用生殖细胞促排技术收集到大量修复区种植的鹿角珊瑚等种类的精卵细胞;实验室组则争分夺秒进行精卵分离和冷冻保存,为建立我国珊瑚“生殖细胞库”提供技术支撑。

  此次观察成功拍摄到修复区的珊瑚大量排卵的过程。巩三强说,这说明了该区域的珊瑚可以达到很好的性成熟,它们排出大量的生殖细胞,可通过有性繁殖可以辐射到周边,带动更大区域的自然生态修复。

从“种珊瑚”到“育珊瑚” 海底“造林”有了新进展

涠洲岛海域的珊瑚正在排卵。新华社发

  涠洲岛位于全球珊瑚礁分布的北缘,水温相对较低。广西大学珊瑚礁科研团队的实验室里,一个个液氮罐里保存着来自不同珊瑚种群的生殖细胞。“它们就像珊瑚的‘诺亚方舟’,为未来的生态修复保留希望。”团队负责人、广西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余克服说,下一步,团队将重点研究珊瑚遗传育种、幼体的规模化培育和定向移植技术,继续推进海底“造林”。

责任编辑:文杰

推荐阅读
记者6月4日从财政部新闻办公室了解到,财政部当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面向机构投资者招标发行2025年第三期125亿元人民币国债,受到投资者广泛欢迎,认购倍数3.96倍。

2025-06-05 09:05:33

记者6月4日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获悉,5月1日至31日,长洲船闸单月过货量突破2444万吨,同比增长9.24%,刷新历史纪录。

2025-06-04 20:55:13

2025年端午假期,恰逢“我的铁路风景”主题宣传第二季活动火热开展,铁路部门在全国1000余个客运站车组织启动端午文化互动活动。

2025-06-02 18:16:03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以来,推动政务服务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持续赋能“高效办成一件事”。

2025-05-31 22:06:03

记者29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今年端午节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达到6.87亿人次,比2024年同期增长约7.7%。

2025-05-29 18:03:13

记者27日从中国进出口银行了解到,今年以来,进出口银行进一步提升科技金融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适配性,持续加大各类资源、政策、机制倾斜。

2025-05-27 16: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