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泰安市革命文化实践纪实
泰安,五岳独尊的泰山脚下,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脉,更是一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红色沃土。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无数英烈在此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铸就了不朽的精神丰碑。2025年1月18日-22日,山东中医药大学“鹊返岱下红魂弘扬队”实践队深入泰安多地,以“寻访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为主题,走进新泰革命烈士陵园、徂徕山抗日纪念碑、泰安烈士陵园等革命纪念地,通过实地调研、史料学习、人物访谈等形式,探寻红色记忆,感悟信仰力量。
新泰革命烈士陵园:青山埋忠骨,浩气贯长虹。
新泰革命烈士陵园,是我们实践之行的首站。踏入陵园,松柏苍翠,庄严肃穆。烈士纪念碑巍峨耸立,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漫步其间,看着那一个个墓碑,我仿佛看到了革命先 烈们为了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身姿。他们的奉献,为新泰乃至整个泰安的解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鹊返岱下红魂弘扬队伍抵达新泰烈士陵园
在实践第一天的上午,我们抵达陵园,我们沿着整洁的步道缓缓前行,逐一瞻仰烈士墓碑。每一座墓碑背后,都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战士,他们为了新泰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陵园的纪念馆中,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驻足凝视那些斑驳的遗物、泛黄的照片,仿佛能看到当年激烈的战斗场景,听到先烈们坚定的呐喊。我们仔细阅读着每一段文字介绍,深入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心中满是震撼与敬佩。最令人震撼的是无名烈士墓区,无数无名英雄以身躯筑起民族脊梁,团队成员自发列队鞠躬,献上白菊,以无声的仪式致敬永恒的精神。
图为队员在徂徕山纪念馆门口合影留念
徂徕山抗日纪念碑:烽火映山河,丹心照古今。
午后,我们驱车前往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旧址。山脚下,“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巍然矗立,碑顶的红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在此发动起义,打响了山东抗日第一枪。沿山道攀登至起义指挥部旧址,低矮的石屋中陈列着锈迹斑斑的土枪、泛黄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手稿。讲解员模拟当年起义动员的场景,高呼“誓死不当亡国奴”,铿锵之音在山谷间回荡。立于山巅远眺,层峦叠嶂间似有冲锋号角声隐隐传来,团队成员无不心潮澎湃,深感“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烈。
我们静静地伫立着,向纪念碑深深鞠躬,表达对先烈们的无限敬仰。之后,还参观了附近的起义遗址,想象着当年战士们在这里集结、战斗的情景,对他们的英勇和果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为队员参观徂徕山烈士陵园
泰安烈士陵园:丰碑铭史册,薪火传千秋。
泰安烈士陵园和泰安革命烈士纪念碑,同样承载着无数英烈的不朽功绩。这里安葬着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烈士。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怀揣着相同的爱国情怀和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信念。
次日上午,泰安烈士陵园内细雨绵绵,更添肃穆。陵园主广场上,花岗岩浮雕墙以恢弘画卷再现泰安战役的激烈场景。我们驻足于“泰安战役牺牲烈士名录”前,发现许多烈士籍贯标注为“泰安本地”,讲解员解释:“这场战役中,子弟兵为保卫家乡血染沙场。”在烈士事迹陈列厅,一封未寄出的家书令众人泪目——“娘,儿若战死,勿悲,待红旗插遍山河,便是儿归家时。”团队成员轻声诵读,字句间家国情怀撼动人心。离园时,雨霁天晴,陵园内的五星红旗愈发鲜艳,仿佛烈士英魂的无声守望。抚摸着纪念碑上的文字,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使命的担当。
图为队伍到达革命烈士纪念碑合影
泰安革命烈士纪念馆:文物诉峥嵘,精神励今朝。
最后,我们走进了泰安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史料,全方位地展现了泰安地区的革命历史进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苦斗争,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无私奉献,每一个阶段都有无数英雄儿女挺身而出,用生命和热血书写着壮丽的篇章。
我们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认真聆听每一个故事,不时停下脚步仔细观看展品。那些珍贵的文物、生动的图片、逼真的场景复原,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图为队员们在便利贴上写下自己的志向
此次泰安家乡实践之行已然落幕,但那些在新泰革命烈士陵园感受到的庄严肃穆,徂徕山抗日纪念碑下领悟的不屈精神,泰安烈士陵园与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涌起的崇敬之情,以及泰安革命烈士纪念馆中见证的峥嵘过往,都如深深烙印,刻在我的心间。革命先辈们以热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他们的精神穿越时空,成为照亮我前行道路的永恒灯塔。回到生活中,我将带着这份从实践中汲取的力量,以更坚定的信念、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学习与成长,传承红色基因,让泰安的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续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壮丽篇章。(齐方州)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2-17 22:31:14
2025-02-13 20:02:21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