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文旅新契机,传统魅力再绽放,产业繁荣正当时!
快看,沂源煎饼又玩出了新花样!”12月19日,在沂源县西里镇,游客石女士抱着一捧色彩艳丽的“煎饼花”玩起了“自拍”。“彩色的煎饼常见,但用煎饼卷成的花朵还是第一次见,真是太漂亮了。”
阳光下,这簇用煎饼制成的五彩花朵栩栩如生,仿佛为单调的冬日送来了一抹春的色彩。“这是我们煎饼工坊新推出的文旅新品。”工坊负责人朱经理说,用鲜艳的果蔬汁液做成彩色煎饼,再将煎饼卷成花朵,价格翻了几倍。
普通的果蔬煎饼,通过巧手制作,不但提高了农副产品附加值,而且成了“可口西里”文旅新名片。
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沂源县各镇办、村居结合实际,将“文旅农商”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扩规模、提质量、创品牌。
呼啸的寒风挡不住人们探索大自然的热情,在鲁山南麓,俊秀的山峰和独特的文旅项目仍然吸引着各地的游客。“领略过鲁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独特地貌后,再到山下村头‘撮’上一顿‘药膳大餐’,绝对是精神与身体的‘双补’!”刚刚从鲁山登山归来的游客康先生话语中充满了兴奋。
作为“全国三星级地质文化镇”,南鲁山镇推动地质元素与乡村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地质+旅游”“地质+文化”等模式应运而生。南鲁山镇党委委员耿彪介绍说:“我们立足‘农文旅+大健康’的发展定位,借助桔梗、艾草、采摘等产业,串联鲁山景区、溶洞景区、云中朱阿、神农药谷等景点,推出药膳康养和地质研学等文旅项目,实现了多领域跨区域融合。”
为使文旅产业系统集成发展,沂源县引入市场化机制,撬动实施牛郎织女景区、栖溪源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连片打造“龙湾水乡”、“流水锶乡”等示范片区,策划“沿着沂河游沂源”旅游片区,把沂河廊道打造成游览沂源的景观带和乡村振兴的产业带。借助优质生态资源和人文景观,一批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景区化村庄和星级民宿如同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山村民宿四季各有特点,可以体验春耕文化,可以在此避暑消夏,也可感受丰收的喜悦,而我更喜欢冬日围炉煮茶的悠闲与惬意。”退休的薛老师一家是忠实的“民宿粉”,他表示,和家人在不同的季节感受不同风格的民宿最能回忆乡愁的幸福。
因地制宜,创新开发,沂源县利用乡村闲置民房、校舍打造的乡村旅游度假项目成了当地文旅产业的特色,而藏在县城那座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东方红剧院也即将迎来它的“春天”。
“这里满载我们‘70后’的回忆!”市民邓先生说,如今的剧院虽已风光不再,但每次路过这里,总想起当年排队买票看电影《少林寺》《超人》时的情景,很期待它的“重生”。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2-17 22:31:14
2025-02-13 20:02:21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