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金融血脉 探寻货币发展之光
2025年1月17日,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红色足迹探访团”赓续红色金融血脉实践队走进成都交子金融博物馆,在中国最早纸币诞生地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红色金融溯源之旅。通过文物实证、场景还原与数字技术,青年学子们深入探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密码。
(图1 交子博物馆正门)
千年交子启新篇 红色基因一脉承 。 作为世界首张纸币“交子”的故乡,成都自古便是金融创新高地。在讲解员引导下,队员们驻足北宋交子铺场景复原区,触摸3D打印交子雕版,惊叹于古人的金融智慧。“交子的‘准备金制度’‘防伪技术’体现了早期金融监管思维,这与党的金融工作中‘稳健发展’‘服务人民’理念不谋而合。”博物馆工作人员现场解读道。
(图2 北宋交子铺场景复原)
烽火硝烟铸金脉 革命货币见初心 。 在红色金融展区,泛黄的川陕边区布币、手刻油印的红军借谷证让队员们屏息凝神。1932年川陕苏维埃造币厂生产的“镰刀斧头”银元尤其引人注目——粗糙的铸痕记录着革命时期物资匮乏的艰难,币面鲜明的工农符号则彰显“金融为民”的初心。“这些货币不仅是经济工具,更是发动群众、巩固政权的‘红色信物’。”队员张同学在调研笔记中写道。
(图3 队员学习川陕革命根据地金融发展史)
数智赋能新体验 青春对话历史 。 博物馆打造的“交子行市”数字沙盘前,队员们通过体感交互“穿越”到北宋益州街市,在虚拟交易中理解货币流通原理;AR技术还原的“马背银行”场景,则让长征途中金融战士用扁担挑着黄金保障部队供给的鲜活故事直击人心。“科技让历史可触可感,我们这代人更应以创新传承红色金融精神。”团队队长周同学在座谈会上感慨。
(图4 马背银行AR场景)
知行合一担使命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 实践期间,团队与博物馆签署共建协议,未来将围绕红色金融数字化保护、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等课题开展研究。从交子到数字货币,从革命钱币到现代金融体系,青年学者要挖掘历史背后的经济学逻辑,让千年金融智慧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刘怡悦 周晓琪)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2-17 22:31:14
2025-02-13 20:02:21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