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幼鸽:以专业力量引领成长 用心理疗愈赋能人生
近日,大S徐熙媛的骤然离世让无数人对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深感唏嘘。生命的无常性是人类永恒的课题,著名的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创始人弗洛伊德,在其著作《论无常》中提到,人类最深的本质包含着“爱恨交织”的本能冲动,这种冲动不仅解释了我们对死亡的态度,也揭示了生命无常的真相。美国团体心理治疗权威欧文·亚隆,也在其著作《生命的礼物:关于爱、死亡及存在的意义》中探讨了死亡对人类心理的影响,他指出面对生命的无常,人们需要通过心理调适,来接受生命的有限性。
在这样的情感与思考浪潮中,上海志远民盛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徐幼鸽女士及其所创立的品牌与课程,显得尤为值得关注。徐幼鸽女士是一位资深的心理疗愈师,深耕心理学个人成长、团队共创与原生家庭疗愈领域7年有余。她秉持着“活在当下,向上向善,激发潜能,活出价值”的理念,致力于赋能个人与团体,打造了国内首家赋能+成果型相结合的创富平台,引领人们走向内心富足。
2023年,徐幼鸽在上海创建了心理学公司,近5年来,坚持在线下线上开展公益活动。2024年,她推出了自己的线上课程产品,将心理学理 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亲身经历为切入点,形成独到的理 论见解。她的课程简单高效、专业有趣、体验感强,直达本质,轻理 论而重实操,专门解决“知道做不到”的卡点,帮助学员快速获得疗愈体验,缓解压力,活出喜悦与绽放。
谈及近期的社会热点事 件,徐幼鸽对记者感叹道:“人生无常,但你依然拥有人生的另一种选择!”她说:“社会名人的骤然离世,让我们非常直观的感受到生命无常的冲击性,人生无常是生命的本质,每个人都会面临失去,失去工作、爱情、财富、健康,甚至生命。面对不幸,我们无法逃避,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也称为重建意义。直面死亡反而能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真实投入,活在当下,幸福是追不到的,幸福其实就在当下。”
在谈及如何克服对生命无常的惧怕心理时,徐幼鸽给记者做了深入的分析,她说:“自我同情和克服内疚感,是两把金钥匙。最重要的是直面与共处,情感释放、自我关怀、持续联结(比如写信给逝者,内在对话等)也可以帮助个体疗愈,在直面的过程中去承认自己的各种感受,无论好与不好的感受。”经历重大失去后,会发展出更强的同理心、毅力、韧性或开启新的人生起点和目标。
她进一步解释道,心理学家发现,自我同情的人往往能够拥有更大的幸福感、更深的满足感、更少的情感障碍和更轻的焦虑症状。自我同情并不意味着对过去责任的逃避和解脱,而是我们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自责、内疚,但不要轻易给自己贴标签,觉得自己是个糟糕透顶的人。
除了自我同情,克服内疚感,允许自己快乐也很重要(自洽)。就像我们犯错时也应该善待自己一样,让自己开心是一种对自己的慈悲。生活的不幸夺走了我们曾经的快乐,我们更要对自己好一点,在能够享受生活的时候享受生活,就像拿回我们被偷走的东西一样。
而这些内容,在徐幼鸽女士近期推出的《21天为孩子赋能陪伴训练营》中,都将有深入的探讨。《21天为孩子赋能陪伴训练营》是徐幼鸽针对青少年群体推出的在线课程,内容丰富且系统,包括认识自动化反应、认识情绪和内在部分、自我超越等。通过21天一对一陪跑,个性化定制方案,每天为学员提供案例或课件、布置作业,并进行一对一点评、指导,并通过微信群持续互动答疑,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顺其自然地成长。徐幼鸽还在每周安排直播活动,进行集体的答疑、总结与分享。
在面对生命的无常时,心理学提供了一种理解和应对的路径。通过自我同情、创伤后的成长以及对无常的接受,人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生命的挑战。徐幼鸽女士的事业与理念,正是这种心理学力量的体现。她用专业与爱心,为人们搭建起通往内心富足与幸福的桥梁,助力更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方向,拥抱美好的未来。她的新书《简单疗愈》也在编写中,即将与读者见面,相信会为更多人带来心灵的滋养与指引。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1-21 11:49:48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