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之春》——蒋新民|2025乙巳新年特展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 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应回归人民,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展现人民的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艺术之路,不仅仅是技巧的磨砺,更是精神的追求与时代的呼唤。在这条道路上,每一笔、每一色、每一形,都是艺术家心灵的投射,都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深情礼赞。无论是对自然的描摹,还是对人性的探索,艺术在本质上永远追求的是对真理的启示和对生命的尊重。
当我们站在“大美之春”的起点,眺望着那座“文艺高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更是未来的光明。每一位走在艺术之路上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点亮“中国精神之光”,让这份光辉照亮世界,温暖未来。



蒋新民《达观艺术馆》乌石堂主,号爱墨者。浙江东阳市人,1962年出生。自幼爱画,主攻国画山水,兼工花鸟。中国国家画院,荣宝斋画院大写意名家邢少臣入室弟子。研习于中国国家画院,荣宝斋画院邢少臣大写意高研班。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金华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东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水墨丹青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名家讲堂》栏目签约艺术家。东阳市传统家具漆画非遗传承人。


蒋新民山水:奔放中见细微 恢宏中见秀美
作为一个地道的南方人,蒋新民的山水不是江南秀丽的小桥流水,而喜画大山大水,画中有着北方的博大包容和磅礴气势,多彰显出宏大气象。其作品有壮丽恢弘的大幅山水,也有突出细节的小品;有赋色艳丽、装饰性极强的青绿山水,也有内蕴低调的水墨作品。他描绘自然物象,却不拘泥于物象,而是在情感上追求气格的“境界”,注重“师造化”,但又不完全去模拟自然,他的画面更强调写意性。






清代方士庶言:“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之间,衡是非定工拙矣。”去亲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发掘大自然的美与力量,并加以表现,青山、幽谷、山川、河流等这些自然元素构成一个个故事动人情节,表现出或欢快、或动情、或精致、或明媚、或辽阔、或崇高的格调,使之呈现出可游可赏的诗意山水。




蒋新民深知传统书画功力的重要性,故而常临摹,常感悟,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他深知,书画中的每一笔,每一处线条,每一个墨点都需要苦练功夫,需要学识和悟性,才能表达得恰到好处,而不是天马行空以吸人眼球。他苦练一笔一墨,干湿浓淡,适度把握,从心而不逾矩,追求最佳状态。“尽万物之理而不过”,他将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房屋田舍,打乱了重组,既不同于常人的规整,又有自我的情绪表现,草木生长,云烟移动,水痕墨气,跃然纸上,自然万物似乎都在跟着他的情绪运动变化,从而使整个画面有着流动性,有着内敛的张力。他画的山水是有层次的,从近到远,从一个山峰进入另一山峰,层层递进,移步换景,柳暗花明,沉着松灵,气韵生动,真正实现了“可游”的妙处。
——摘录自著名策展人、艺术批评家 李海浪《艺海潜泳者蒋新民》
责任编辑:柯鹏
2025-01-17 12:19:43
2025-01-14 17:06:40
2025-01-07 16:12:19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