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一缕伴我行
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仲春四月之初,恰逢调休之时,驾车一路朝南,渐见春暖花开。二百公里的间隔,竟是两幅不同的春景图。
从三省交界之处的单位出发时,山上依稀还是荒草遍地,远远望去苍凉磅礴,沟里的柳树、杏树才刚开始隐隐范青,枝桠上的鲍蕾才有了冒头抽芽的趋势。地间、草坪的杂草里黄豪芽、青草也才刚有冒头的嫩芽,这还得低头细看间才能发现,整体俯瞰才是一幅初春之象,这也显得陕北之北的春尽显之短。
从府谷一路出发,刚到榆林,路两旁的桃花红杏花白已映入眼帘,柳树已是枝条带细叶迎风飘动,河间两岸的地上青草已露出有半扎高,不知名的树木上各类枝叶都有舒展之势,虽说不上枝繁叶茂,但也是青叶希希映碧春,溪水瑟瑟间春的灵动和蓬勃尽收眼底。柳绿花红、春光明媚间,春的气息好像已到了暮春之际,和单位的三省交界之处比较尽显不同。
仲春四月,也是临近清明之际,清晨送完孩子上学,忽逢瓢泼大雨,期间还伴着春雷阵阵,雨滴敲打在车窗顶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一曲交响乐。这异于平常的雨让人觉的大自然的脸变幻无常,和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中的春雨朦胧、阴雨连连的意境大相不同。
说起清明节,这个充满诗意和感伤的节日,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慢慢对生命的敬畏越显庄重,可能是因为身边老一辈人离去带来的感伤和感悟,也可能是见多了生死离别的潸然泪下而显得沉重。
刚回到家中,忽闻远处传来的唢呐声,那凄美而悲凉的音色让人不禁为之动容,唢呐招魂天下名,世人饱泪咽悲声。悠悠一曲春风里,尽诉忧伤哀怨鸣。站在阳台纵目远眺,才发现是父亲他们居住不远处的一位老人仙逝。清香一柱走西口,泪眼朦胧忆亲人。
忽然想起仙逝的爷爷奶奶,爷爷已经离开我们有15年了,奶奶也离开我们两年了。爷爷是前后乡里有名的木匠,因为是世传手艺比较精湛,因为为人处世刚正,所以一直都是村里大事小事的主事人,每逢红白喜事他都是总管,可惜也在他距离过八十大寿不到半个月的时候因为肠癌离开了我们。奶奶也是跌了一跤,卧床俩个月后,忽然就病危告急,享年87岁离开了我们。
爷爷奶奶的离去,让我觉得生命之脆弱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有时候的离别都来不及有一声道别和叮嘱。现在耳边偶尔还响起带着孩子回老家时奶奶开玩笑的话,“这龟孙子们都这么大了,我们能不老吗?”
爷爷奶奶一辈子节约持家,什么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好吃的都是留着给这群孙子们,不管谁拿回去新的穿的盖的,都是压在爷爷打的木箱里和木柜里。刚上班的时候理解不了老一辈的思想,这些东西放下干啥,后面这些东西谁要了,自己还老穿着补丁衣服,盖着老旧的被子。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开始理解他们的行为。爷爷奶奶这一辈是比较艰难困苦的一辈人,吃不上、穿不好是很正常的事,正因为他们经历过,所以才一直秉着省吃节用、勤俭持家的习惯,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下意识行为和对下一辈人的关怀。
可是,在奶奶去世后,我亲眼看着他舍不得穿的衣服、舍不得盖的被子和舍不得丢的盆盆罐罐都在一把火中烧光。她一辈子舍不得吃的肉,也都在她的葬礼上半个村的人都吃了。
在爷爷奶奶合葬后,去给他们上坟的时候,跪下磕头那一刻,忽然觉得爷爷奶奶很矮。他弯腰背我的时候比我矮,站的时候比我矮,到现在我磕头的时候他们还是比我矮。
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繁衍生息,伴随着的都是迎来新生命的喜悦和老一辈人离开的悲伤,在喜悦和悲伤的交替中,我们仍旧在世情冷暖、五味交杂中坚毅前行。
他乡容不下灵魂,故乡安不下肉身,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从此有了漂泊。后来,真心觉得那些能留在家乡守着父母妻儿的人,才是真的有本事的人。就像《人世间》里的周秉昆和周秉义,一个守于平凡里的坚守,一个忠于事业里的奉献。虽然他们有着不一样的守护,但他们却一样伟大。
清明已至,愿西归之地也如人间繁花似锦,愿所念之人也如所期幸福美满,愿世间之上无疾苦,愿笃定前行皆所愿。
(贺磊)
责任编辑:柯鹏
2024-11-12 18:39:01
中华生活
热门标签